首頁 > 許氏大辭典 > 其他 > 幾位上古英傑 | 許氏大辭典 |
類別:
歷史誌
幾位上古英傑
定義:一、誇父追日與許氏西遷
許由之子誇父,許氏第16世祖,為堯子丹朱之臣,管車輛駕馭,《路史》載“誇父以駛臣丹朱”。但誇父追日,渴死腸谷,而誇父無子,許由之許國後繼無人,舜因此封伯夷為呂國國君于原許國之地,以繼許國之守。
在誇父一生中,有一群姜姓許氏的臣民跟隨著其事業轉。史載誇父追日說,類型頗多。其中“誇父追日,渴死腸谷”說是陸上追日說,明擺著這位古代英雄帶領族人西遷展拓的故事,渴死於西亞沙漠戈壁及火熱乾燥的絕境中。有人研究其事,謂當時誇父奉命西行,與君皇約,擬回來之後如何如何。可見誇父並非無端追日,乃為發展、開拓之舉,可視之為拓荒。可惜後來情況有變,經過若干年月之後,果然有追日之人回來,華夏當局沒有履行諾言,爽約而成史恨。可見追日者非只誇父一人,應是誇父領導著的一群開拓者開天闢地的壯舉。有人認為誇父追日,幾達非洲。誇父本人未回華夏,說不定他鄉異域,也有傳人。謂誇父無子之說,太過偏頗。這是陸徙追日之說。又有飛行追日之說,描述當時許氏祖先追日壯舉,試舉一例。《山海經》載誇父駕天車追日,是航天追日說,很可能是神話性傳奇,但此說很合乎誇父的職責地位與身份,甚合《路史》中“以駛臣丹朱”之句。
二、共工觸山與疏通治水
共工姓姜名垂,是許氏第15世祖先,他是許由之兄,伯夷之父。共工本是官職之名,專掌水、工兩責。姜垂為堯共工,世襲之職。世人曾有言謂炎帝之後,姜姓能繼其世者,曰共工氏。《禮記•祭法》:“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即伯夷),能平九土,故祀以為社。”
這段話有兩層意思:一是共工為出類拔萃之人,以能奈霸九州。二是其子伯夷能安邦定國,因此後代祭祀。其中還含有另一種意思即兒子完成了父親未竟之業,指治水。
堯舜之時,天下大雨。共工氏姜垂為治水之官,則前此治水之事,唯共工為能知其本末。因此當霪雨之時,共工與伯鯀壅水為治。共工與鯀用築堤障水,壘庫存水的辦法解決當時水患的問題。但此方法未妥,於是共工怒,頭觸不周山,天柱折,地維崩,天傾西北,地陷東南。
共工怒這一結果,符合如中國地形概貌西高東低,水向東流的地理特點,“天傾西北、地陷東南”之句,足以證明。共工姜垂之子伯夷意識到了這一點,進而總結併發揮其父頭觸不鉅山(即不周山)引水東行的做法。他官居四岳之位,向帝舜推薦禹出來治水,助其力而成其功。《國語》太子晉曰:“共工從孫四岳助之,高高下下,疏川導滯,鍾水豐物,封崇九山,決汩九川,陂鄣九澤,豐澤九藪,汩越九原,宅居九澳,合通四海……”
這一段話是說禹在伯夷幫助下,受共工觸山的啟發,疏浚為治,共工和伯夷因此是為民族做出過巨大貢獻的功臣。
三、火神祝融與刀耕火種
祝融也作祝庸,炎帝第三子,黃帝之姪,姜條和高陽氏句龍之祖父,共工姜垂及許由之曾祖,許氏第12世祖先,世之火神。
祝庸為黃帝司徒,居于江水。其父炎帝,以火德王,故號曰炎帝。祝庸之火德,又超乎炎帝,以是為火之神。火德就是用火之德,惠民以火,救苦救生。
炎帝用火耕山,刀耕火種。祝融舉火燒澤,擴拓生計。繼而領導族人遷徙,尋找水草叢林豐茂的地方,放一把火燒地,得到更多肥沃的園田。祝融用火繼承炎帝炎事業,是他成為火神的社會原因。更重要的,還在於他和他的族人在生火和保存火種上的巨大貢獻。那時候,火石生火的先進方法已經在中原許地上誕生,這事可以從中原龍山文化遺址中找到痕跡。也就是說,鑽木取火的年代已成為過去,許地先民在勞動中找到火石生火的做法,服務於他們刀耕火種的生活,祝融火神的地位,就是在這種前提下取得的。
四、上古許氏世系
本書上古許氏世系,從許氏第10世祖先算起,即炎帝神農氏及黃帝有熊氏之父少典,及少典之妻有嬌氏。取考妣同為世系祖先於圖表中,這在常例中比較少見,似乎是破格之舉。河南學者許齊平先生據《中國•晉語》、《路史》曾作上古許國世系表,則以炎帝器為始祖(第11代),大約是基於上述原因或基因于姜姓許氏自炎帝始。
許由之子誇父,許氏第16世祖,為堯子丹朱之臣,管車輛駕馭,《路史》載“誇父以駛臣丹朱”。但誇父追日,渴死腸谷,而誇父無子,許由之許國後繼無人,舜因此封伯夷為呂國國君于原許國之地,以繼許國之守。
在誇父一生中,有一群姜姓許氏的臣民跟隨著其事業轉。史載誇父追日說,類型頗多。其中“誇父追日,渴死腸谷”說是陸上追日說,明擺著這位古代英雄帶領族人西遷展拓的故事,渴死於西亞沙漠戈壁及火熱乾燥的絕境中。有人研究其事,謂當時誇父奉命西行,與君皇約,擬回來之後如何如何。可見誇父並非無端追日,乃為發展、開拓之舉,可視之為拓荒。可惜後來情況有變,經過若干年月之後,果然有追日之人回來,華夏當局沒有履行諾言,爽約而成史恨。可見追日者非只誇父一人,應是誇父領導著的一群開拓者開天闢地的壯舉。有人認為誇父追日,幾達非洲。誇父本人未回華夏,說不定他鄉異域,也有傳人。謂誇父無子之說,太過偏頗。這是陸徙追日之說。又有飛行追日之說,描述當時許氏祖先追日壯舉,試舉一例。《山海經》載誇父駕天車追日,是航天追日說,很可能是神話性傳奇,但此說很合乎誇父的職責地位與身份,甚合《路史》中“以駛臣丹朱”之句。
二、共工觸山與疏通治水
共工姓姜名垂,是許氏第15世祖先,他是許由之兄,伯夷之父。共工本是官職之名,專掌水、工兩責。姜垂為堯共工,世襲之職。世人曾有言謂炎帝之後,姜姓能繼其世者,曰共工氏。《禮記•祭法》:“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即伯夷),能平九土,故祀以為社。”
這段話有兩層意思:一是共工為出類拔萃之人,以能奈霸九州。二是其子伯夷能安邦定國,因此後代祭祀。其中還含有另一種意思即兒子完成了父親未竟之業,指治水。
堯舜之時,天下大雨。共工氏姜垂為治水之官,則前此治水之事,唯共工為能知其本末。因此當霪雨之時,共工與伯鯀壅水為治。共工與鯀用築堤障水,壘庫存水的辦法解決當時水患的問題。但此方法未妥,於是共工怒,頭觸不周山,天柱折,地維崩,天傾西北,地陷東南。
共工怒這一結果,符合如中國地形概貌西高東低,水向東流的地理特點,“天傾西北、地陷東南”之句,足以證明。共工姜垂之子伯夷意識到了這一點,進而總結併發揮其父頭觸不鉅山(即不周山)引水東行的做法。他官居四岳之位,向帝舜推薦禹出來治水,助其力而成其功。《國語》太子晉曰:“共工從孫四岳助之,高高下下,疏川導滯,鍾水豐物,封崇九山,決汩九川,陂鄣九澤,豐澤九藪,汩越九原,宅居九澳,合通四海……”
這一段話是說禹在伯夷幫助下,受共工觸山的啟發,疏浚為治,共工和伯夷因此是為民族做出過巨大貢獻的功臣。
三、火神祝融與刀耕火種
祝融也作祝庸,炎帝第三子,黃帝之姪,姜條和高陽氏句龍之祖父,共工姜垂及許由之曾祖,許氏第12世祖先,世之火神。
祝庸為黃帝司徒,居于江水。其父炎帝,以火德王,故號曰炎帝。祝庸之火德,又超乎炎帝,以是為火之神。火德就是用火之德,惠民以火,救苦救生。
炎帝用火耕山,刀耕火種。祝融舉火燒澤,擴拓生計。繼而領導族人遷徙,尋找水草叢林豐茂的地方,放一把火燒地,得到更多肥沃的園田。祝融用火繼承炎帝炎事業,是他成為火神的社會原因。更重要的,還在於他和他的族人在生火和保存火種上的巨大貢獻。那時候,火石生火的先進方法已經在中原許地上誕生,這事可以從中原龍山文化遺址中找到痕跡。也就是說,鑽木取火的年代已成為過去,許地先民在勞動中找到火石生火的做法,服務於他們刀耕火種的生活,祝融火神的地位,就是在這種前提下取得的。
四、上古許氏世系
本書上古許氏世系,從許氏第10世祖先算起,即炎帝神農氏及黃帝有熊氏之父少典,及少典之妻有嬌氏。取考妣同為世系祖先於圖表中,這在常例中比較少見,似乎是破格之舉。河南學者許齊平先生據《中國•晉語》、《路史》曾作上古許國世系表,則以炎帝器為始祖(第11代),大約是基於上述原因或基因于姜姓許氏自炎帝始。
bing 提交於 24-Jan-2006 14:13 | 這個詞條已被閱讀 919 次。
網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對於發言內容,由發表者自負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