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唐時期許氏家風數例

類別: 歷史誌
提交者: 許見瓏

漢唐時期許氏家風數例

許氏家教的精神主線是許由精神中的“仁讓”,“仁讓”因此也是許氏族規和家規的基礎,並由此伸引出兩項實質內涵。
其一,許由清高淡泊,堅持不圖權勢,公而治天下的精神,一方面對於歷代政權的鞏固和社會穩定產生了重要作用。
其二,許氏族人以許由為榜樣,使許由思想成為許氏人家行為的規範。這一情況在全國許氏聚居地皆可見到,如許氏宗祠和許氏家廟之中常可見到的匾額“箕山遺風”、“不受禪德”;比如流行於全國的歷史文化典故“許由洗耳”、“許由掛飄”、“越俎代庖”、“當仁不讓”等等;還有如許氏人家園林庭院中經常出現的“掛飄亭”、“洗耳池”、“仁讓閣”、“避禪軒”等等。因此,儘管歷史上在歷代皇朝之中,許姓家族曾經湧現出許多大權在握的朝廷重臣,但是在他們當中卻沒有出現過纂政奪權的陰謀家和野心家。西漢宣帝和成帝兩代許皇后一家的遭遇以及唐龍朔右相許敬宗、睢陽令許遠的行為就充分體現和發揮了這種“仁讓”的精神。
一、漢宣帝皇后許平君
許平君,山東巨野人(山陽昌邑),父許廣漢,叔父許舜、許延壽等兄弟輩為周代許國國君許文叔公第40世孫。西漢宣帝劉詢貧賤時落魄民間,幸為許平君一家相救,得過難關。許廣漢待劉詢甚厚,相處日久,知劉詢為正人君子,然終未知劉詢為漢室龍脈。
平君自幼知書達理,見劉詢貧病交加,憐而語之,曰:“人有良心善志,仁讓之德,貧賤又何足懼哉?君子莫墜青雲之志。”劉詢患難之時,得有此遇,嘆曰:“不意此地竟有如此之人!”
劉詢寬養數月,欲回京都,遂解佩劍為定情信物,以贈平君,求為結髮,告別許氏一家,回京而去,終承帝位。
西漢元平元年,宣帝劉詢詔立皇后,時值大野心家霍光恃功而陰窺帝側,將親生女兒送入宮中,欲立為後。宣帝惡霍光所為,感念患難之妻許平君一家相救之德,卻大將軍霍光之議,下詔“求微時故劍”。
朝廷忠良大臣,目睹宣帝卻大將軍霍光婚議大事,知皇帝心跡,便合力議立許平君為皇后。這段故事於是成為千秋佳話;宣帝求劍史事也成典故;皇后許平君既賢且德,崇尚節儉,親自耕織,常視桑紡,六宮肅然。而且助宣帝審吏治、降匈奴、固邊疆,萬民擁戴,安居樂業。只是,這位賢淑皇后許平君從此成為大將軍霍光奪權亂政的障礙。霍光因此收買皇后女醫,趁皇后臨盆之際,毒害皇后許平君。皇后知其為霍光所害,也知宣帝是有為君主,必能知覺。因此,就在臨危之際,召見叔父許延壽、堂兄許嘉、姪兒許況,留言誡慎曰:“霍光陰圖帝位害我,皇帝必能知覺而圖奸賊,時至而案自明。汝等慎恃仁讓祖訓可也,萬勿用權爭釁,致幹朝政,莫使因報家仇而生靈塗炭!”
皇后許平君言罷而逝,許氏家人也含淚遵守家訓以安社稷。不久,宣帝明察秋毫,洞悉全案:“痛髮妻之不幸,嘉許氏之仁讓,誅霍光及其黨羽。”皇后許平君案終於昭雪,許氏一家青史留名。
二、漢成帝皇后許相如
成帝是宣帝的孫子,登極為帝之後,又立山東巨野許氏女為皇后,這位皇后叫許相如。
許相如,許氏族譜中記名為許香茹,是宣帝皇后許平君堂兄許嘉之女,許況、許黨之妹。其命運也與堂姑母許平君之命運一樣,居皇后之位而當奸臣之道,也遭陷害。
漢成帝時,外戚王鳳設計陷害皇后許相如,使其被廢並貶入冷宮。臨廢前皇后有所覺察,召許嘉、許況、許黨等人而誡之,也與當年姑母漢宣皇后一樣誡曰:“王鳳陰圖帝側,窺視後宮,將以計害我,汝等莫因家仇而鬥恨,致傾社稷。皇帝非昏庸之君,必能匡正。我家子姪輩宜以仁讓祖訓恃之,切勿輕動兵戈。”
對於上述漢宮兩案,許氏一家認識如何呢?
那時候,許平君父親許廣漢,叔父許舜、許延壽,許相如之父許嘉,哥哥許況、許黨,叔姪兄弟皆握重兵,手執大權。而且,許延壽與許嘉兩人皆任過大司馬大將軍輔政,兵權在握,論實力權勢足以與霍光及王鳳抗衡。但是,他們顧全大局,牢記仁讓家訓,從而忍受了極大的屈辱和痛苦,沒有擅用手中權力反擊和報復。
誠如許氏家人預料那樣,漢成帝也洞識外戚王鳳姦謀,親下詔令為皇后許相如昭雪,復封許氏家人侯爵,褒揚許氏忠義純良。
三、唐高宗右相許敬宗
唐中書令許敬宗,太宗李世民時曾監修國史,高宗接位,晉封為高陽郡公,官禮部尚書,中書令,位極人臣。
敬宗知高宗皇帝好色體弱,非有為皇帝,而宗室紛爭危機四伏,慮高宗皇帝身後事,怕異日亂起殃及國家與人民。遂力排眾議,說服元老重臣李績等人,議立武則天為皇后。以後又擁立武則天稱帝。他清醒認識到在當時形勢下只有武則天掌權才能穩定政局,免使天下糜爛。歷史證實了許敬宗敏銳的判斷力,而武則天50年執政期間,社會繁榮、百姓安居。上承貞觀,下啟開元的局面終於浮現了出來,歷史證實了許敬宗的政治才幹和仁心讓德。到了武則天晚年,武氏專斷獨行的局面讓奸臣李林甫有機可乘,形勢逆轉。許敬宗看到形勢變化,人心所向,又與狄仁傑等大臣力勸武氏還政于李唐,再一次安定了社稷,為天下立下曠世奇功。
許秀南先生謂“許敬宗發揮了許由的‘仁讓’精神,反其意為“當仁不讓”,這是許氏家風對社會對歷史產生巨大影響的重要例證。
四、中唐睢陽太守許遠
許遠是許敬宗玄孫,其愛國愛民,舉才讓賢的精神又是許氏優良家風的另一例證。
大唐天寶十四載,安祿山、史思明起兵反唐。睢陽處其鋒,太守許遠與真源縣令張巡舉兵抗敵。太守知將兵事不及張巡,有讓賢之意。遂請張巡率兵入睢陽,對張巡說:“遠懦弱不習兵,公智勇兼濟。遠請公為守,公且為遠戰。”
許遠將指揮權儘讓與張巡,自己調軍糧、修戰具、事接應。兩人同仇敵愾,死守孤城近年,雙雙殉難。後世立許遠、張巡為神,香火永祀,潮陽、揭陽等地稱之為“雙忠廟”或“雙忠聖王廟”。許遠生前為國盡忠,仁讓並濟。死後被崇敬為神,保護一方地土,為人民敬仰與寄望,是許由精神和許氏家風融合於社會而成為民族美德的又一範例。

提交於:  Tue, 24-Jan-2006, 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