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類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制時期。姓是作為區分氏族的特定標誌符號。中國的許多古代姓氏都是女字旁,這說明我們祖先曾經經歷過母系氏族社會。各姓氏互相通婚,同姓氏族內禁婚,子女歸母親一方,以母親為姓。姓的出現是原始人類逐步擺脫蒙昧狀態的一個標誌。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母系氏族制度過渡到父系氏族制度,姓改為從父,氏反為女子家族之用。後來,氏族制度逐漸被階級社會制度所替代,賜土以命氏的治理國家的方法、手段便產生了。氏的出現表明人類歷史的腳步邁進了階級社會。姓和氏,是人類進步的兩個階段,是文明的產物。
隨著人口的增多,以後的姓氏也多起來,大致按如下情況得來:
一是以祖先的族號為姓。如堯的一些子孫後代便姓唐。夏、殷、周等姓也大致如上得來。古代帝王死後,在宗廟的牌位上要寫上他們的王位,如周朝有文王、武王等。他們一些後代就分別姓文、姓武。
二是以國名或地名為姓。古代一些國家的居民以國名為姓,如齊、魯、秦、晉等;有的是以居住地的地名為姓,如春秋時期齊國公族大夫分別住在城郭四邊,就以東郭、西郭、南郭、北郭為姓。諸如東門、南宮、歐陽等姓也如此得來。
三是以官職或職務為姓。古代的官職有司馬、司徒、帥、尉等,任這些職務的人們的後代便取這些為姓。以職務為姓的也很普遍。如管樂器的姓樂,做買賣的姓商等。還有陶、屠、巫、蔔等。
四是以動植物為姓。許多人以動植物為姓,如牛、馬、龍、熊、楊、柳、柏、花等。
五是以數字為姓。如伍、陸、萬等。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姓氏也不斷演變。如複姓的截音,把公孫截成姓公、姓孫,孟孫截成姓孟、姓孫,有些姓是帝王、官員、師傅賜給的,以後也就沿用下來。唐太宗李世民曾多次給屬臣賜姓,還有些是持姓人自己選取的。現在,孩子也有選取姓氏的自由,子從父姓不是法定的。
氏為古代貴族標誌宗族系統的稱號,為姓的支系,用以區別子孫之所由出生。夏、商、周三代,遠古部族及帝王之族有姓,後來由於子孫繁衍,一族分為若干分支散居各地,每支都要有一個特有的氏號作為區別于他支的標誌。如夏王姒姓,後來分出夏、曾、褒等氏;商王子姓,後來分出宋、邊、蕭等氏;周王姬姓,分出周、孫、常、林、耿等氏。
命氏之法,諸侯以受封的國名為氏,卿大夫以所賜采邑為氏,也有以職官為氏的。此外還有以其祖父或父之字為氏的,也有以居處為氏的。
「氏」的原始意義是神祇之意。
氏是用來“明貴賤”的,故三代貴族男子只稱氏不稱姓;姓是用來“別婚姻”的,故三代貴族女子只稱姓。秦、漢時姓與氏合而為一,或稱“姓某”,或稱“姓某氏”,為個人所自出的家族稱號,一般平民也有了姓。《國語•周語》:“姓者,生也,以此為祖,令之相生,雖不及百世,而屬,則各自為氏。”《左傳.隱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又《昭公二十八年》:“夏六月,晉殺祁盈及楊食我。食我,祁盈之黨也,而助亂,故殺之。遂滅祁氏、羊舌氏。”按,楊食我是晉國大夫叔向的兒子,楊是叔向的邑名,羊舌是叔向一族的氏號。祁、羊舌兩氏俱是晉國國君同姓貴族。據說,楊食我生下來時,叔向的母親去看他,上堂還未入定,聽到他的哭聲就回去了,說:這是豺狼的聲音,狼子野心,除了他,沒有誰能敗羊舌氏。《通志•氏族一》:“三代之前,姓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婦人稱姓,氏所以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今南方諸蠻此道猶存。古之諸侯,詛辭多曰:附命亡氏。踣其國家以明亡氏,則與奪爵失國同,可知其為賤也。故姓可呼為氏,氏不可聽為姓。姓所以別婚姻,故有同姓、異姓、庶姓之別。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清袁枚《隨園隨筆》:“《禮》疏雲:天子賜姓賜氏,諸侯賜氏不賜姓。貴有氏,賤無氏,男稱氏,女姓稱姓。姓者所以統系百世而不變也,氏者所以別子孫所自出,一傳而變也。
古代對已婚婦女的稱呼,常于其父姓之後系“氏”。後世多在夫姓與父姓之後系“氏”如張王氏等。《儀禮.士婚禮》:“祝告稱婦女之姓,曰‘某氏來婦。’”《紅樓夢》第一0六回:“賈母上香跪下,磕了好些頭,念了一回佛,含淚祝告天地道:‘皇天菩薩在上:我賈門史氏,虔誠禱告,求菩薩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