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登入
帳號:

密碼:

記住我



忘記密碼?

現在註冊!
許氏網內搜尋
主選單
新會員
hsc 04月25日
wukuchi 03月16日
tga12 03月01日
koji3988 02月27日
ntsyg 02月26日
Alex 02月06日
hwh00826 01月31日
Natali8292 12月10日
wenzhi 11月12日
xo8520 10月07日
站台資訊
網站管理員

bing

andy
 

charlie
 

neil
 

ad-center
中左連結組
Google 搜尋
Google
 
全球許氏文化網 討論區索引
   許氏名人誌
     許衡-偉大的教師(元理學家)
註冊才能張貼

全部展開 前一主題 | 下一主題
張貼者 討論串
bing
張貼於: 01月04日 03:46
管理員
註冊日: 06月28日
來自: 神農-孤竹國-許國-高陽-平輿-浙江(鹽官/蕭山/姜山)-晉江東石蓬山-龍湖亭-台灣笨港
張貼數: 46
許衡--倡鳴程朱理學於北方
許衡--倡鳴程朱理學於北方
倡鳴程朱理學於北方

許衡(1209—1281),字仲平,世人因其書齋名尊稱為魯齋先生。金河東南路懷州河內縣(今河南沁陽)人。世為農家,父名通,寓居南京路鈞州新鄭縣。衡生於新鄭,八歲入鄉塾,勤敏好學。十余歲,從舅父當縣吏者習吏事,金朝興建宣宗陵,徭役繁重,衡協助舅父分辦,見民生困苦,而為吏者猶須承命督辦差役,遂不願為吏,決意求學。但這時金朝在蒙古進攻下已瀕於崩潰,人民顛沛流離,無從求師指授,遂依父母之命從占卜術士學習占候之術,以為戰亂中避難計。衡於占者之家見《尚書疑義》(疑即孔穎達正義),抄錄而歸,從此著意研習儒家經典。

金開興元年(1232),蒙古軍略取河南諸州縣,衡被擄,役屬於某萬夫長。萬夫長南征(攻宋,應在1235年),始得脫,隱居徂徠山(今山東泰安東南),得王弼《周易注》,晝誦夜思,身體力行,學識增進。後遷居泰安東館鎮,再遷大名,皆以教學為生。1238年,蒙古太宗下令考試諸路儒士,衡應試合格,得入儒籍,漸有聲名。時竇默亦居大名,以精針術聞名,並通儒學,衡與之交往,共同研習經傳、釋老以及醫、蔔、諸子百家之說。1242年,姚樞棄官隱居輝州(今河南輝縣)之蘇門,衡聞樞得南宋儒士趙複傳授的伊洛之學,乃往求之,因得讀程頤《伊川易傳》、朱熹《論孟集注》、《中庸•大學章句》、《或問》及《小學》等書,深為信服,抄錄而還,朝夕精誦,並付之實踐。他對眾學生說:“昔所授受,殊孟浪也,今始聞進學之基。若必欲相從,當悉棄前日所學章句之習,從事于小學灑掃應對,以為進德之基。不然當求他師。”他讓學生不論大小都從《小學》入門,徹底以程朱理學作為自己進修和教導學生的課程。從此,許衡的學術思想和治學道路發生了重大變化,成為程朱理學在北方最專誠、最有力的擁護者和推行者。著《讀易私言》成,末署“戊申(1248)八月庚辰識於家塾”①。其間,曾一度回故鄉河內,又至洛陽尋弟。庚戌(1250),舉家從大名遷回鄉,中途聞河內政治仍苛虐,遂停留蘇門,與姚樞鄰居,共同切磋講習。不久姚樞應忽必烈徵召北上,衡獨居蘇門。

1254年,忽必烈於份地京兆立宣撫司,勸農興教,遣使征衡為京兆教授。衡應聘赴職,來學者甚多,其所著《小學大義》即此時教授學徒的講義。次年,由宣撫使廉希憲保奏,令旨命衡為京兆提學,再三推辭不受,獲准,返回家鄉(據《考歲略》)。



上《時務五事》疏



中統元年(1260)忽必烈即位,衡應召至開平朝見,遂留居燕京。二年,奉召再至開平。時忽必烈方倚重平章政事王文統秉政,竇默上書言不可重用功利小人,又面斥文統學術不正,必將誤國,不宜久居相位②;忽必烈問誰可為相,默薦許衡,忽必烈不悅而罷。文統疑許衡唱和竇默之說,乃奏授默為太子太傅,姚樞為太子太師,衡為太子太保,意在將他們擱置於虛位,使其不能在皇帝左右參議中樞政務。衡以此事不僅不合義理(時太子尚未立),且在當時朝廷也不可能實行太子尊師的古制,說服竇默相與力辭不受,於是改授默為翰林侍講學士,樞為大司農,衡為國子祭酒。當時尚未置國子學,祭酒也是虛職,衡受命後不久,即稱病辭去,遂改命為懷孟路教官,許還鄉執教。

三年九月,奉召至燕京,寓居道觀。時王文統已敗,姚樞、竇默均已起用,獨衡未有新任命。他不登權貴之門,僅與姚、竇交往。至元元年(1264)初,複還懷州。二年十月,再召至燕(時已改中都),命入中書省議事,但未授官職,衡稱病推辭。丞相安童素聞其名,訪之於寓所,甚加敬重。三年二月,忽必烈召見,面諭他入省議事,輔導安童,若有所建言可先告安童轉奏,其“名分”(官職)俟朝廷斟酌授予。四月,又召至上都詢問政事,衡遂奏上《時務五事》疏,一曰“立國規模”,論當行漢法方能長久統治;二曰“中書大要”,論用人、立法之方;三曰“為君難”,分別陳述了“踐言”、“防欺”、“任賢”、“去邪”、“得民心”、“順天道”六事;四曰“農桑學校”,論須優撫農民,勸課農桑,自京師至州縣皆立學校,使倉廩充實,人民皆知君臣父子之倫;五曰“慎微”,論使臣下各安本分,崇尚退讓,在上者則要慎喜怒,守信用①。這篇奏疏引古證今,指摘時弊,提出對策,論析比較透徹,是許衡最重要的一篇政論。他的許多奏稿都自己毀棄,獨保存此篇。但面見後,忽必烈仍未授以具體職務,不久他就因病不再赴省,獲准回鄉養病。

四年九月,複授衡為國子祭酒;十一月,征至中都備顧問。六年,奉旨與劉秉忠、張文謙、王恂等同議朝儀官制,取古今制度加以損益,奏上。七年正月,擢為中書左丞。他提出三條理由表示不敢承受,一是非勳舊,不足以服眾;二是無德才,不能當此重任;三是“臣之所學迂遠,于陛下聖謨神算未盡吻合,陛下知臣未盡,信臣未至,直以虛名誤蒙采擢。臣若不自度,冒當聖眷,其旋至悔咎必矣”。前二條都是虛文,只有第三條說出了他的真實思想。當時忽必烈急於增加財政收入,講求功利,對許衡大講義理王道,謂當期事功於三十年之後的議論不感興趣,以致在聽取他的長篇奏疏時流露出倦意;而且至元三年置制國用使司,七年初改立尚書省,委任阿合馬總掌財政、民政,中書省權力已大為削弱。這都使許衡感到難以實行其政見。但他的辭職未獲准許。五月,他彈劾阿合馬專權、害民數事;又言阿合馬所委尚書六部官多用人不當。阿合馬欲以己子掌兵政,衡又言父子不宜兼掌兵、民、財三權,為此在忽必烈面前與阿合馬激烈辯論。在當時諸相臣中,許衡確是尤為“切直敢言,不以榮貴為心者”,然而他的建議卻都未被採納施行,由是憂惶日深,病亦增劇,遂力辭左丞職①。



掌教國子學



至元八年三月,改授為集賢大學士兼國子祭酒。在此之前忽必烈已選蒙古貴族子弟數人命衡教授,衡薦召門生王梓等12人為伴讀;至此正式設立了國子學(以南城舊樞密院為學址),增置司業、博士、助教各一員,選隨朝蒙、漢百官、近侍子弟充生徒。衡親執教事,以所召門生分任各齋齋長。開學以來,他將家事盡付其子師可,專意教學,賓客來學中訪問者一概謝絕。其所教授,先以朱子《小學》一書,講書章數不務多而重在理解,每每引證設譬,淺顯明瞭,必使通曉而後已,並問諸生“此章書義若推之自身、今日之事,有可用否”,欲其踐行而不貴徒說。課餘則令蒙古生年長者習朝儀、典禮,小學生習跪拜揖讓進退應對之禮節,或投壺習射。為使蒙古生學習算術,取唐堯至宋歷代世次年數編為《編年歌括》,命諸生記誦加減之①。這套教學內容和方法很適合初習漢文和儒學的蒙古學生,對改變他們的蒙古舊習,使其瞭解中原儒家文化和治國方法,以培養統治人才,起了很大作用。諸生中後來成為宰輔大臣者近十人,各部官及地方長官者又數十人,儘管他們的進身多由家世根腳,並非因為有國子學學歷,但他們都喜歡炫耀曾在國子學受過許衡教導的經歷。

至元十年二月,元軍取襄陽,忽必烈意欲乘勝大舉攻宋,命諸臣議,諸臣多紛紛獻攻取之策,許衡則主張“惟當修德以致賓服。若以力取,必戕兩國之生靈以決萬一之勝負”②。表示不贊成用兵,應用和平手段使南宋歸降,並以為用兵未必能操勝券。他的意見在朝臣中是絕對少數(連他的密友姚樞也贊成用兵南宋),未被採納。這時,當國權臣屢詆毀漢法,國學生員的膳食津貼常被斷絕,一些學生離學而去,使許衡傾心竭力從事的辦學事業也難以繼續。四月,他奉旨到上都議事時,即以年老多病,先人未葬為理由請求還鄉。忽必烈命諸老臣議其去留,王磐認為國學事關國家大體,“宜勿聽其去”,而姚樞、竇默則主張根據許衡的處世原則,不應勉強挽留,且歸葬先人也是孝道,應予允准。姚、竇與衡為密友,竟贊成他去職,可見他當時在朝中的處境確實不佳。獲准回到懷州後,他謝絕交往,過著隱居生活。



仕途進退與學術成就



十三年,元滅宋,南北統一,忽必烈命太子贊善王恂主持改定新曆,以取代不準確的金大明曆,集南北日官共同從事。王恂等奏言:“今之曆家徒知曆術,罕明曆理,宜得耆儒如許衡者商訂。”詔召衡至京,以集賢大學士兼國子祭酒教領太史院事。許衡、王恂與實際負責制曆工作的都水少監郭守敬(後改同知太史院事)一致主張應實測天體運行變化以為制曆之本,參考歷代曆法,參別同異。遂製成儀錶,分遣日官赴各地測候。十七年,新曆成,奏上,賜名《授時曆》。衡與王恂、郭守敬共著《授時歷經》。其年八月,因病獲准還鄉,皇太子真金奏請授衡子師可為懷孟路總管以就便奉養。十八年三月,病卒於家,享年七十三歲。臨終囑其子慎勿請諡,不可立碑,“但書‘許某之墓’四字,使子孫識其處足矣”。

許衡在當時儒士中聲望極高,而且胸懷治國平天下大志,忽必烈又早聞其名,屢次徵召,待遇不薄。然而他在政治上卻並不得志。雖然官至宰輔大臣(正二品中書左丞),但只當了一年多,因為阿合馬當權而難以有所作為;他的許多奏議,均“未聞以次施行者”①,終於不得不辭去政務。從儒家用世的立場出發,每次詔使來召,他都欣然應命,結果卻都失望而還,如此反復五進五退。究其原因,正如他自己所說,他的一套治國理論與忽必烈“未盡吻合”,被視為“迂遠”不切實用,對他知之未盡,信之未至,只是因他聲名甚著才一再徵召,不過備顧問而已。儘管如此,他在促進忽必烈採用漢法和建立中原傳統的儀文制度方面,還是起了一定作用。特別是國子學教育,對蒙古、色目子弟接受漢文化和培養瞭解中原文物制度的新一代統治人才,有很大貢獻。

許衡最重要的業績是傳承程朱理學於中國北方,經他極力闡揚,開始扭轉了北方的學術風氣,從而為確立理學在全國學術上思想上的統治地位奠定了基礎。

宋室南渡後,伊洛之學的重心也轉移到江南,經朱熹集其大成,確立了理學(道學)的巨集博規模和完整體系,成為理論上相當周密並能適應時代需要(因而具有很強生命力)的新學說。而在金朝治下的北方,伊洛餘緒雖存卻不成氣候,一般學者為科舉所左右,唯知蹈襲章句注疏之學,或究心於辭章聲律,偶有朱子之書傳至北方,但學者、知者、信者甚少,加以佛學在北方知識界浸潤頗深,一些亦儒亦佛之士因南宋理學家力辟佛教,更起而攻擊和抵制之。迨趙複傳程朱理學於北方,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一時從學者頗多,以為孔孟道統由此從南方又回到北方。但反對者也不乏其人,在相當一段時期中未能普及。真正使程朱理學在北方得以推廣並最終確立了不可動搖的地位者,當首推許衡。許衡生長于金未亂離之世,只是從鄉鄙下第老儒學些識字句讀,後來又自學了一些先儒傳注之書,並無師授,故章句積習不深。及得讀朱子諸書,心領神會,大為折服,“冰釋理順,美如芻豢”,自謂“終夜以思,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從此他盡棄舊習,專注于程朱理學,以“倡鳴斯道為己任”①。就其理學思想而言,他基本上都是祖述程朱,特別是朱子之說,加以通俗化的闡釋。在寫給其子師可的信中他說:“《小學》、《四書》,吾敬信如神明,自汝孩提,便令講習,望于此有成,他書雖不治無憾也。”②他教授學生,一以朱子為主,或問以他說,則訓之曰:“用功專主一家,則心不亂。”③似是把朱子的“持敬”說就用到對待朱學的態度上。如果說他的理論有什麼特色的話,應該就在於他特別注重朱子有關倫理綱常的論述,反復闡明正心誠意的重要性,並強調身體力行的“踐履”工夫,大至君臣父子,小至鹽米細事,都可以而且應該做到“遵道而行”,不要因是小事而以為不足為,要求從內心到儀容、從日常行事到治國平天下,都應合乎“道”。他把“天理”(或“天道”)這一最高哲學範疇歸結為“仁義五常”,謂“德行是學問中大節目,……聖人言論句句是尊德性”(《語錄》下)。這本來也是理學家的常談,不過在許衡尤為注重,以此修己,以此教人。歐陽玄撰《神道碑》頌之曰:“先生真知力行,實見允蹈,齋居終日,肅如神明。……其為學也,以明體達用為主;其修己也,以存心養性為要;其事君也,以責難陳善為務;其教人也,以灑掃應對進退為始,精義入神為終;雖時尚柄鑿,不少變其規矩也。故君召輒往,進輒思退。方世祖急於親賢,而先生篤于信己,是以終無枉尺直尋之意。”這是對許衡一生事業、為人的較全面概括。他被推崇為朱子之後、在元朝特殊歷史條件下承續道統的第一功臣。元人虞集說:“使國人(蒙古人——引者)知有聖賢之學,而朱子之書得行於斯世者,文正(許衡——引者)之功德大矣。”①是恰當的評價。後來元仁宗恢復科舉,規定蒙古、色目、漢人、南人經術考試均從《四書》出題,並專用朱子章句集注,使程朱理學成為元朝的官方學術,主要是許衡極力闡揚的結果。

大德元年(1297),贈司徒,諡文正。至大二年(1309),加贈太傅,追封魏國公。皇慶二年(1313),詔與宋九儒從祀宣聖廟廷。其著述存者有《讀易私言》、《小學大義》、《大學要略》、《大學直解》、《中庸直解》及其他詩文和門人所編《語錄》等,均收在《魯齋遺書》中。

子四人:師可,曆官河南按察副使,衛輝、襄陽、懷孟路總管;師遜,未仕;師孚,早卒;師敬,由禦史曆官吏部尚書、中書參政、國子祭酒、中書左丞、翰林承旨、禦史中丞,奉旨編帝訓,泰定二年(1325)書成,詔譯為蒙文,更名《皇圖大訓》。

-----------------------------------------------------------

① 《魯齋遺書》卷六。《考歲略》謂“己酉,先生年四十一……是歲有《讀易私言》”。又雲“先生著述……曰《讀易私言》,是先生五十後所作”。皆與此不合。
② 據歐陽玄撰《許衡神道碑》,(《齋圭集》卷九),竇默之言實出於許衡。
① 《時務五事》疏第五條後多刪削,《魯齋遺書》所收者較《元文類》卷十三多出六則,然文亦不全。
① 王惲:《論左丞許公退位事狀》,《秋澗集》卷八六。
① 《國學事績》《魯齋遺書》卷十三;虞集:《送李擴序》,《道園類稿》卷二○。
② 歐陽玄:《許衡神道碑》,《圭齋集》卷九。按《考歲略》雲:“襄陽下,上欲遂有江南,先生以為不可,其辭甚秘。”
① 王惲:《論左丞許公辭位事狀》。
① 《考歲略》;姚燧《送姚嗣輝序》。
② 《與子師可書》,《魯齋遺書》卷九。
③ 《考歲略》。
① 《元朝名臣事略》卷八《左丞許文正公》引。
全部展開 前一主題 | 下一主題

主旨 張貼者 日期
   許衡-偉大的教師(元理學家) bing 01月02日 12:20
     Re: 許衡-偉大的教師 bing 01月04日 03:31
     梨雖無主,我心有主--許衡 bing 01月04日 03:39
     » 許衡--倡鳴程朱理學於北方 bing 01月04日 03:46
         簡論許衡的文學成就 bing 01月04日 03:49
     Re: 許衡-偉大的教師(元理學家) charlie 02月02日 16:34
     湖南發現元朝大學者許衡孫許從宗的後裔 fishhsu2 04月08日 11:13

註冊才能張貼
 
Google 直立連結組
伙伴網站
Google 連結組
key word
Insurance Loans Mortgage Attorney Credit Lawyer Donate Degree Hosting Claim Conference Call Trading Software Recovery Transfer Gas/Electricity Classes Rehab Treatment Cord Blood
XOOPS 2.3,3 @ 2003-2020 雷斯提克LSTIC
Theme by Graphic Wor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