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登入
帳號:

密碼:

記住我



忘記密碼?

現在註冊!
許氏網內搜尋
主選單
新會員
hsc 04月25日
wukuchi 03月16日
tga12 03月01日
koji3988 02月27日
ntsyg 02月26日
Alex 02月06日
hwh00826 01月31日
Natali8292 12月10日
wenzhi 11月12日
xo8520 10月07日
站台資訊
網站管理員

bing

andy
 

charlie
 

neil
 

ad-center
中左連結組
Google 搜尋
Google
 
全球許氏文化網 討論區索引
   許氏名人誌
     許詢公,字玄度,高陽--玄言詩人的代表
註冊才能張貼

全部展開 前一主題 | 下一主題
張貼者 討論串
bing
張貼於: 12月28日 04:45
管理員
註冊日: 06月28日
來自: 神農-孤竹國-許國-高陽-平輿-浙江(鹽官/蕭山/姜山)-晉江東石蓬山-龍湖亭-台灣笨港
張貼數: 46
許詢的祖先(轉載)
許氏出自姜姓,炎帝之後。周武王封其裔孫於許,後為楚所滅。子孫分散,以國為氏。遷徙冀州(今河北省)高陽北新城都鄉樂善裡,因以高陽為郡望。唐朝以前,為標榜原來的門閥,許姓人無論到哪裡,都稱自己是高陽人。

秦末有個許猗,隱居不仕。許猗曾孫許毗,漢朝官侍中,太常。許毗子許德,官安定,汝南太守。許德子許據,官大司農。

許據子許允,魏中領軍,鎮北將軍。許允子許猛,官幽州刺史。許猛子許式,官濮陽內史,平原太守。

許式子許皈,晉瑯琊太守。永嘉三年( 309 ) ,遷會稽內史。

許皈,各種史料傳寫互異, “新唐書”作許販; “文選集注”作許助“嘉泰會稽志”和各代“蕭山縣志” , “紹興府志”作許旼或許旻。考“建康實錄” , “元和姓繤” , “古今姓氏書辯證”都作許皈(即歸字) ,當為準,其它都是形近致誤。

許皈死後,葬永興鳳儀鄉(今衙前鎮) 。

因為許皈長期生活在永興,所以有的蕭山許氏宗譜以許皈為始祖。

表一:正史記載的許詢祖先系表


二,許詢事蹟

許詢是許皈次子,字玄度,小名阿訥。 “總角秀惠,眾稱神童” 。 “父皈,以瑯琊太守隨中宗(晉元帝)過江,遷會稽內史,因家於山陰“ 。 ”詢有才藻,善屬文,時人士皆欽愛之“ 。 ”能清言,於時士人皆欽慕仰愛之。 “

許詢出身世家,才華超群,在“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時代,要做官輕而易舉,也順理成章,但他出奇地不想做官:

寓居會稽,司徒蔡謨闢,不起。

中宗聞而徵為議郎,辭不就職。遂托跡,居永興。

許詢為了擺脫做官,遷居永興,可是到了永興,還是要他做官:

王中郎(王坦之)舉許玄為吏部郎。

肅宗(晉明帝)連徵司徒掾。

許詢沒有辦法,於是決心隱居:

乃策杖披裘,隱於永興西山。憑樹構堂,蕭然自致。至今此地,名曰蕭山。

遂舍永興,山陰二宅為寺。家財珍寶,悉皆是給。既成,啟奏。孝宗(晉穆帝)詔曰: “山陰舊宅,為祗園寺。永興新宅,為崇化寺。 “

這樣一來,皇帝也知道他為了隱居,連住宅家產都不要了,可見去意堅決,從此就再也不來徵召他了。

在封建時代,像許詢這樣的皇帝徵召而不肯出仕的人被崇為高尚,號稱徵君或徵士,受人景仰,許詢的名氣更大了。崇化寺,就是現在蕭山祗園寺。

許詢本來“好遊山水,而體便登陟。 ” “好泉石,清風朗月,舉酒永杯” 。 “好神遊,樂隱遁之事。 ”他一生中,還在蕭山其它地方隱居過,如北幹之陽,究山,皋屯。究山在許賢鄉,許詢幼子許珪就在那裡生活。皋屯在樓塔,唐朝就呼為
玄度岩。

許詢與王羲之,謝安,劉惔,孫綽,郗愔,郗曇,王蒙,王修,王坦之,司馬昱(晉簡文帝),支遁等相交遊,這些都是當時的著名人物。許詢隱居後,仍舊與這些朋友相往來。許詢能言善辯,長於說理。簡文帝未登位前(封瑯琊王,會稽王,撫軍大將軍,丞相) ,有一天,許去拜訪, “爾夜風恬月朗,乃共作曲室中語。襟懷之詠,偏是許之所長。辭寄清婉,有逾平日。簡文雖契素,此遇尤相咨嗟。不覺造膝,共叉手語,達於將旦。 “對許詢十分佩服。

和劉惔交情也很好。劉惔任丹陽尹,許詢去看望,劉惔招待得十分周到: “床帷新麗,飲食甘豐。 ”許詢在都城住了一個月,劉惔天天去看望,還時時想念他: “清風朗月,輒思玄度。 ”

許詢也結交地方官: “許玄度隱於永興南幽穴中,每致四方諸侯之遺。 ”別人議論他,他卻不以為然,說比起把天下讓給他來,這樣輕得多了。

許詢後來居於剡縣(嵊州) ,死後就葬在剡縣孝嘉鄉。他死在王羲之之前,大約活了40多歲。他的著作有集八卷,錄一卷行世。宋以後不再流傳。他的五言詩(主要是玄言詩)被簡文帝稱讚為“妙絕時人” ,和孫綽齊名。但歷經一千多年歲月淘洗,只有一首“竹扇”詩保存下來:

良工眇方林,妙思觸物騁。篾疑秋蟬翼,團取望舒景。

三,正史記載的許詢子孫

許詢有4個兒子:元之,仲之,季之,珪。幼子許珪,許珪“高尚其志,居永興之究山,即詢之所隱也。 ”究山就在後來的許賢鄉。許珪頗有乃父之風,他也隱居了一段時期,直到南劉宋朝才出仕,歷任給事中,著作郎,桂陽太守。

許珪死後葬在風儀鄉(今衙前鎮) 。

許珪子許勇慧(慧一作惠) ,在南蕭齊朝歷任太子家令,冗從僕射,封晉陽縣侯。

許勇慧生二子:許懋,許胤。長子許懋( 464-532 )字昭哲。仕齊為豫章王行參軍,法曹參軍,升驃騎大將軍儀同中記室,兼國子博士。入梁後歷任太子家令,始平太守,天門太守,散騎常侍,中庶子等職。

許懋生子許亨( 517-570 )仕梁為安東王行參軍,太常博士,平西府記室參軍,太常丞,給事黃門侍郎。入陳後,官中散大夫,領羽林監,大著作,主修“梁史”後官至衛尉卿。

許亨生二子,長子不見記載(許氏家譜作許善存) ,次子許善心( 558-618 ) ,隋朝官至給事中,後為宇文化及所殺。許善心子許敬宗( 592-672 ) ,杭州新城人,唐高宗宰相。正史記載了許敬宗的第5代子孫。

許善心被殺前,有個侄兒許弘仁,為武賁郎將部下直長,參加宇文化及叛逆集團,他跑上跑下力勸許善心投順:
善心怒之,不肯隨去。弘仁反走上馬,泣而言曰: “將軍(宇文化及)於叔全無惡意,忽自求死,豈不痛哉! ”

許弘仁後來為竇建德所殺。這個許弘仁,應該是許善存的兒子。

到唐朝中葉,出了個孝子許伯會:

許伯會,越州蕭山人。或曰玄度十二世孫。舉孝廉,上元( 760-761 )中,為衡陽博士。母喪( “嘉泰會稽志”作父喪) ,負土成墳,不禦絮帛,嘗滋味。野火將逮塋樹,悲號於天,俄而雨,火滅。歲旱,泉湧廬前,靈芝生。

當時為了表彰許伯會和他歷代顯貴祖先,故命名當地為許賢鄉。許伯會也被歷代許姓子孫尊稱為“許賢相公” 。

梁武帝時,佛教大盛。有個高僧寶志( 423-514 )在建康和江南各地募建佛寺, “嘉泰會稽志”記載:

慈雲寺在縣西南四十里,梁天監十二年( 513 ) ,僧寶志於許玄度宅基上建,號開善資寶寺。會昌廢。晉天福三年重建。大中祥符元年,改賜今額。

考梁武帝時,許詢曾孫許懋正在朝廷做官。當是許懋將曾祖歸隱究山的宅第地基捐舍出來改建佛寺。當時許氏子孫尚在究山(許伯會的祖先) ,應該還有其它住宅。

表二:正史記載的許詢子孫系表


四,許氏宗譜上的許詢子孫

據1994年統計,蕭山有許姓1.6萬人。蕭山許姓大部分是許詢子孫。根據調查,許詢子孫在蕭山有五支:

一,許賢許氏始祖是許詢第4子許珪之(正史作許珪) 。許詢第12世孫許伯會是個孝子。蕭山境內的許姓大部分是從這裡分流繁衍的。

二,漁浦許氏始祖是許詢第28世孫許公愛。公愛字夢德,號維熊,行百四,子孫稱端莊公。公愛於北宋末遷居漁浦,生五子:希賢(行千一) ,遷居錢清;希聖(行千二) ;希堯(行千三) ,遷居諸暨;希舜(行千四) ;希相(行千五) ,遷居杭州。

三,史村許氏始祖為許公愛第4子許希舜。

四,桃源許氏始祖為許詢第39世孫許德一(行德一,其名字已佚) ,從諸暨回遷桃源。

五,梓湖許氏始祖為許詢第40世孫許通。許通是漁浦許公愛長子許希賢後裔。

許詢子孫的原生祖地許賢鄉,現在許姓人只有150多人。家譜記載,許詢長子許元之遷居諸暨,次子許仲之遷居東陽,三子許季之遷居台州。南宋時,許詢子孫已遷居嵊縣,諸暨,上虞,餘姚,金華,紹興,天台,寧波,海寧,杭州,湖州乃至徽州等地。
全部展開 前一主題 | 下一主題

主旨 張貼者 日期
   許詢公,字玄度,高陽--玄言詩人的代表 neil 03月17日 15:24
     詩三首 andy 04月07日 15:37
       許詢的《墨麈尾銘》及《白麈尾銘》 neil 05月17日 07:22
         麈尾:清談家的風流雅器 neil 05月17日 07:39
   » 許詢的祖先(轉載) bing 12月28日 04:45

註冊才能張貼
 
Google 直立連結組
伙伴網站
Google 連結組
key word
Insurance Loans Mortgage Attorney Credit Lawyer Donate Degree Hosting Claim Conference Call Trading Software Recovery Transfer Gas/Electricity Classes Rehab Treatment Cord Blood
XOOPS 2.3,3 @ 2003-2020 雷斯提克LSTIC
Theme by Graphic Wor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