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登入
帳號:

密碼:

記住我



忘記密碼?

現在註冊!
許氏網內搜尋
主選單
新會員
hsc 04月25日
wukuchi 03月16日
tga12 03月01日
koji3988 02月27日
ntsyg 02月26日
Alex 02月06日
hwh00826 01月31日
Natali8292 12月10日
wenzhi 11月12日
xo8520 10月07日
站台資訊
網站管理員

bing

andy
 

charlie
 

neil
 

ad-center
中左連結組
Google 搜尋
Google
 
全球許氏文化網 討論區索引
   許氏名人誌
     許 遜 信 仰 小 考 -天 師 道-西晉-許 真 君 傳
註冊才能張貼

全部展開 前一主題 | 下一主題
張貼者 討論串
匿名
張貼於: 01月05日 11:20
許 遜 信 仰 小 考 -天 師 道-西晉-許 真 君 傳
提 要 : 本 文 對 許 遜 信 仰 崇 拜 作 了 一 些 新 的 有 自 己 見 解 的 考 証 , 考 証 中 發 掘 了 一 些 新 的 史 料 , 對 許 遜 崇 拜 的 研 究 有 所 推 進 。

李 顯 光 , 台 灣 人 。


主 題 詞 : 許 遜 天 師 道 忠 孝

--------------------------------------------------------------------------------

一 、 前 言

從 晉 迄 今 一 千 七 百 年 間 , 許 遜 信 仰 以 豫 章 西山 為 本 山 , 在 特 殊 的 時 代 環 境 下 , 配 合 朝 延 政策 , 三 教 思 想 , 以 及 異 族 統 治 , 逐 漸 形 成 以忠 孝 為 核 心 的 許 遜 信 仰 集 團 , 以 及 異 族 統 治 ,逐 漸 形 成 以 忠 孝 為 核 心 的 許 遜 信 仰 集團 。 期 間 興衰 起 伏 , 曾 出 現 一 些 睿 智 的 道 士 , 支 持 、 肯定 或 合 理 化 其 信 仰 , 乃 從 家 族 性 的 信 仰 , 逐 漸擴 大 為 地 域 性 的 信 仰 。


許 遜 信 仰 主 張 " 上 士 非 必 入 山 , 絕 人 事 , 去 妻 子 , 入 曠 野 , 捨 榮 華 , 而 謂 之 服 煉 。 服 煉 心性 , 心 明 氣 達 , 孝 弟 不 虧 , 與 山 澤 之 韐 童 者異 。 " " 修 忠 孝 淨 明 之 道 , 以 改 造 人 心 , 使 不忠 不 孝 之 人 , 去 妄 存 真 , 則 四 海 歸 太 平 , 君安 民 阜 , 成 天 下 之 功 。 " ( 1 )
過 去 儒 家 非 佛 教 之 出 家 為 不 忠 不 孝 , 許 遜 與 吳 猛 反 映 出 孝 悌 楷 模 的 典 型 , 符 合 了 社 會 道 德 和 皇 朝 的 需 要 , 使 許 遜 信 仰 得 以 發 展 , 在 道 教 講 究 符 籙 、 科 教 的 正 一 派 與 出 家 修 真 的 全 真 派 之 外 , 獨 樹 一 格 。


許 遜 信 仰 歷 經 層 累 衍 化 積 成 , 唐 宋 一 些 未 被 注 意 的 高 道 , 對 於 教 門 後 來 的 發 展 奠 下 基 礎 , 聯 貫 這 些 高 道 相 關 的 點 線 , 可 以 解 讀 許 遜 信 仰 是 如 何 形 成 的 。

二 、 許 遜 與 天 師 道 有 關

許 遜 崇 拜 崛 起 於 亂 世 人 民 涂 炭 之 際 。 東 漢 末 年 黃 巾 之 亂 後 , 各 地 軍 閥 豪 強 勢 力 割 據 混 戰 , 長 期 分 裂 戰 亂 , 經 過 三 國 鼎 立 與 西 晉 短 期 統 一 , 東 晉 十 六 國 的 動 亂 , 以 及 南 北 分 裂 對 峙 , 直 到 隋 的 統 一 全 國 , 歷 經 四 百 年 紛 亂 , 連 接 不 斷 的 大 飢 荒 、 疫 病 和 水 患 流 行 , 百 姓 渴 望 宗 教 能 解 脫 他 們 的 苦 難 。 《 神 仙 傳 》 記 載 許 遜 在 蜀 郡 為 旌 陽 縣 令 時 , " 連 歲 值 飢 , 民 困 於 賦 稅 , 多 所 流 己 。 君 悉 其 力 救 之 … … 自 是 蜀 人 祠 而 祀 之 。 " 道 書 中 吳 猛 、 許 遜 信 仰 自 此 開 啟 。

《 後 漢 書 》 卷 七 十 一 《 皇 甫 嵩 傳 》 : 初 巨 鹿 人 張 角 自 稱 " 大 賢 良 師 " , 奉 事 黃 老 道 , 畜 養 弟 子 , 跪 拜 首 過 , 符 水 咒 以 療 疾 病 , 病 者 頗 愈 , 百 姓 信 向 之 , 因 遣 弟 子 八 人 使 四 方 , 以 善 道 教 化 天 下 , 轉 相 誑 惑 , 十 餘 年 間 , 眾 徒 數 十 萬 , 連 結 郡 國 , 自 青 、 徐 、 幽 、 冀 、 荊 、 揚 、 袞 、 豫 , 八 州 之 人 , 莫 不 畢 應 , 置 三 十 六 方 。 ( 按 , 三 十 六 方 可 能 即 是 三 十 六 靖 廬 之 前 身 ) 袁 宏 在 《 後 漢 紀 》 中 謂 方 字 作 坊 。 王 先 謙 在 《 後 漢 書 集 解 》 中 引 李 善 之 書 說 : " 《 聲 類 》 曰 : 方 , 別 屋 也 。 《 國 語 • 吳 語 》 萬 人 以 為 方 陣 。 証 明 方 為 一 軍 事 組 織 , 如 同 軍 營 , 天 師 道 教 徒 舉 家 遷 往 其 中 參 加 組 織 , 依 掌 教 權 者 令 行 事 。

《 仙 鑒 》 許 真 君 傳 : 許 遜 於 晉 武 帝 太 康 元 年 ( 2 8 0 ) 為 蜀 旌 陽 令 , 民 慕 其 德 惠 , 來 依 附 者 甚 眾 , 遂 至 戶 口 增 衍 , 屬 歲 大 疫 , 死 者 十 七 人 , 真 君 以 所 授 神 方 ( 案 , 此 處 神 方 係 指 丁 義 所 授 ) 拯 治 之 , 符 咒 所 及 , 登 時 而 愈 … … 傳 聞 他 郡 , 病 民 相 繼 而 至 者 , 日 且 千 計 … … 真 君 任 旌 陽 既 久 , 知 晉 室 將 亂 乃 棄 官 東 歸 , 蜀 民 感 其 德 化 無 計 , 借 留 所 在 立 生 祠 , 家 傳 畫 像 敬 事 如 神 明 焉 , 啟 行 之 日 , 贏 糧 而 送 者 蔽 野 , 有 至 千 里 始 還 者 , 有 隨 至 其 宅 願 服 役 而 不 返 者 , 乃 於 宅 東 之 隙 地 , 結 茭 以 居 , 居 將 如 營 壘 , 多 改 氏 族 以 從 真 君 之 姓 , 故 號 許 家 營 焉 。 ( 2 )

日 本 學 者 奧 崎 裕 司 認 為 : " 太 平 道 、 五 斗 米 道 最 重 視 以 治 病 的 方 法 吸 引 群 眾 ; 黃 巾 起 義 的 主 體 , 可 以 說 是 由 佔 壓 倒 多 數 的 病 人 集 團 組 成 。 " 許 家 營 最 初 也 是 患 者 組 成 , 是 天 師 道 的 傳 統 。


" 民 家 曰 靖 , 師 家 曰 治 " 。 " 東 晉 治 靜 互 用 " , 奉 道 之 家 須 設 靖 室 , 用 以 祠 神 。 南 朝 劉 宋 道 士 陸 修 靜 ( 4 0 5 ─ 4 7 7 ) 撰 《 陸 先 生 道 門 科 略 》 : " 天 師 依 托 太 上 置 二 十 四 治 , 三 十 六 靖 廬 " 。 唐 末 杜 光 庭 《 洞 天 福 地 獄 瀆 名 山 記 》 亦 載 三 十 六 靖 廬 ( 3 )
。 其 中 與 許 遜 有 關 者 如 下 :


丹 陵 廬 , 在 洪 州 西 山 鍾 君 宅 。 《 仙 鑒 》 卷 二 十 七 : " 鍾 離 嘉 所 居 地 有 觀 曰 丹 陵 " 。
子 真 廬 , 在 洪 州 西 山 梅 福 壇 。 梅 子 真 於 西 山 梅 嶺 修 道 處 。
騰 空 廬 , 在 洪 州 遊 帷 觀 。 《 仙 鑒 》 : 許 遜 升 舉 後 , 諶 母 所 製 殿 帷 飛 來 故 宅 , 後 置 觀 故 以 遊 帷 為 名 。
尋 玄 廬 , 在 江 西 吳 猛 觀 。
宗 華 廬 , 在 洪 州 華 觀 彭 君 宅 。 《 仙 鑒 》 : 彭 抗 宅 今 豫 章 郡 城 宗 華 觀 是 也 。
黃 堂 廬 , 在 江 西 洪 州 。 《 仙 鑒 》 後 集 : 新 建 、 丰 城 二 縣 之 界 有 黃 堂 觀 , 乃 真 君 訪 丹 陽 黃 堂 所 立 祠 , 每 年 八 月 三 日 謁 諶 母 之 所 。
迎 真 廬 , 在 洪 州 。
招 隱 廬 , 在 江 西 洪 州 。 祈 仙 廬 , 在 洪 州 黃 真 君 宅 。 《 仙 鑒 》 : 黃 仁 覽 , 瑞 州 高 安 縣 祥 符 觀 , 舊 日 祈 仙 觀 是 其 故 居 。
貞 陽 廬 , 在 洪 州 曾 真 君 宅 。 《 仙 鑒 》 : 曾 亨 , 今 丰 城 縣 真 陽 觀 是 其 遺 跡 。
紫 蓋 廬 , 《 仙 鑒 》 : 時 荷 有 遺 跡 在 豫 章 城 , 號 紫 蓋 府 。


從 上 可 知 , 三 十 六 靖 廬 中 有 十 一 處 與 許 遜 有 關 , 杜 光 庭 著 《 墉 城 集 仙 錄 》 所 據 史 料 為 胡 慧 超 《 十 二 真 君 傳 》 , 對 十 二 真 君 知 之 甚 詳 , 故 將 之 編 撰 於 三 十 六 靖 廬 。 從 許 遜 信 仰 以 張 道 陵 為 監 度 師 ( 南 宋 周 真 人 《 靈 寶 淨 明 院 行 遣 式 》 ) , 可 見 與 天 師 道 的 關 係 。 許 遜 信 仰 在 南 朝 已 形 成 教 區 , 並 與 天 師 道 有 密 切 關 係 。 " 這 些 遺 跡 散 布 在 西 山 或 豫 章 , 較 直 接 有 助 於 構 成 信 仰 圈 , 促 成 傳 說 流 傳 的 動 力 , 擴 大 了 許 真 君 信 仰 的 勢 力 範 圍 。 " ( 4 )


許 遜 本 河 南 汝 南 人 , 其 父 祖 輩 從 老 家 遷 居 到 豫 章 ( 今 南 昌 ) , 這 種 遷 徙 活 動 在 晉 室 南 遷 時 是 常 有 的 , 從 而 將 中 原 地 區 的 宗 教 信 仰 帶 到 了 江 東 。 河 南 汝 南 地 方 , 魏 晉 時 是 張 氏 天 師 道 比 較 活 躍 的 地 區 , 《 十 二 真 君 傳 》 說 " 許 遜 , 父 祖 輩 世 慕 至 道 " , 許 遜 之 崇 道 是 有 家 族 背 景 的 。 所 以 " 真 君 飛 升 後 , 里 人 與 其 族 孫 簡 , 就 其 地 立 祠 … … 遊 帷 觀 。 " ( 5 )


" 真 君 舉 家 飛 升 之 後 , 至 唐 元 和 十 四 年 ( 8 1 9 ) , 約 五 百 六 十 二 年 , 遞 代 相 承 。 … … 二 代 侄 男 簡 承 宗 , 繼 世 為 道 士 , 修 持 供 養 , 傳 授 孝 道 。 … … 至 貞 觀 元 年 ( 6 2 7 ) , 國 之 不 崇 , 人 之 疏 索 , 觀 宇 寥 落 , 有 似 寂 寞 焉 。 至 永 淳 三 ( 二 ) 年 ( 6 8 3 ) , 奉 敕 再 興 孝 道 。 承 代 傳 香 : 侄 男 簡 , 簡 男 卿 長 , 長 男 法 強 , 強 男 靈 曜 , 曜 侄 孝 通 , 通 男 叔 嗣 息 , 嗣 息 法 胤 , 胤 侄 法 恭 , 恭 侄 景 陽 , 陽 男 龍 , 龍 男 承 觀 , 觀 男 道 超 , 超 男 元 樞 , 樞 男 玄 基 , 基 男 紹 涍 , 涍 男 文 楚 , 楚 男 王 先 , 侄 法 真 , 真 侄 顥 然 矣 。 " ( 6 )

除 此 之 外 , 再 根 據 《 太 平 廣 記 》 卷 二 百 三 十 《 王 度 》 引 唐 人 陳 翰 《 異 闈 集 》 記 載 : 毋 度 弟 勣 … … 大 業 … … 更 遊 豫 章 , 見 道 士 許 藏 秘 , 云 是 旌 陽 七 代 孫 , 有 咒 登 刀 履 火 之 術 。 可 見 , 在 隋 煬 帝 大 業 年 間 ( 6 0 5 ─ 6 1 7 ) , 豫 章 仍 有 許 遜 子 嗣 。 ( 7 )


三 、 唐 代 許 遜 信 仰 的 龍 象

除 了 上 述 十 一 靖 廬 有 許 遜 弟 子 及 其 後 裔 繼 續 活 動 外 , 《 敕 建 烏 石 觀 碑 記 》 記 載 了 另 有 一 支 徒 裔 , 南 朝 劉 宋 永 初 中 ( 4 2 1 ) 在 烏 石 峰 丹 泉 觀 何 太 守 故 宅 發 展 , 由 萬 太 元 傳 許 上 期 號 中 山 , 中 山 傳 張 開 先 。 張 開 先 為 貞 觀 年 間 人 , 與 萬 振 、 胡 惠 超 、 葉 法 善 、 施 肩 吾 同 為 唐 時 許 遜 徒 裔 。

貞 觀 中 洪 州 久 旱 不 雨 , 蝗 虫 為 害 , 開 先 夢 見 許 祖 指 示 出 救 , " 乃 負 劍 往 省 , 潔 齋 登 壇 , 書 符 咒 水 , 不 三 日 轟 雷 掣 電 , 驟 雨 傾 盆 , 蝗 蝻 盡 殞 , 苗 乃 浡 興 。 屬 官 申 帝 , 召 入 對 , 語 前 事 , 皇 喜 敕 賜 紫 垣 洞 天 仙 侶 , 掌 陰 陽 法 教 都 紀 之 職 , 敕 建 許 祖 旌 陽 寶 殿 。 " ( 8 )

萬 天 師 名 振 字 長 生 , 洪 郡 之 南 昌 人 , 得 長 生 久 視 之 道 , 顯 晦 齊 梁 間 , 人 莫 知 其 年 , 有 符 咒 濟 物 , 治 人 疾 苦 立 效 , 當 時 以 為 旌 陽 欒 巴 之 徒 , 隋 文 帝 聞 其 名 聲 重 之 , 詔 於 洪 崖 山 為 精 舍 , 即 今 棲 真 觀 是 也 。 唐 太 宗 貞 觀 十 五 年 ( 6 4 1 ) 太 守 周 遜 請 於 梅 福 宅 建 太 乙 觀 , 迎 天 師 居 之 , 即 今 天 寧 萬 壽 觀 是 也 。 … … 顯 慶 二 年 ( 6 5 7 ) 高 宗 召 見 光 曜 日 殿 , 問 治 國 養 生 之 道 。 … … 龍 朔 元 年 ( 6 6 1 ) 屍 解 於 京 師 , 葬 於 西 山 天 寶 洞 之 側 , 今 洞 陽 觀 也 。 9 萬 天 師 嘗 慕 胡 洞 真 淨 明 忠 孝 大 法 , 遂 至 遊 帷 觀 師 事 之 。 … … 是 許 旌 陽 之 徒 。 ( 1 0 )

《 新 唐 志 》 著 錄 沖 虛 子 《 胡 慧 超 傳 》 一 卷 , 注 云 : " 失 名 " 。 據 《 仙 鑒 》 知 沖 虛 子 即 羅 子 房 , 唐 玄 宗 開 元 中 ( 7 1 3 ─ 7 4 1 ) 父 子 修 行 於 玉 笥 元 貞 觀 。 玉 笥 位 於 江 西 省 ( 廬 陵 道 ) 峽 江 縣 南 四 十 里 。 按 《 仙 鑒 》 胡 惠 超 傳 : 開 元 中 天 師 復 出 , 為 明 皇 所 重 … … 其 門 人 高 弟 甚 多 … … 。 11 弟 子 為 師 立 傳 , 理 所 當 然 , 沖 虛 子 可 能 亦 為 胡 之 高 弟 。

葉 法 善 , 栝 蒼 人 也 。 自 曾 祖 三 代 為 道 士 , 皆 傳 卜 筮 攝 養 之 術 ; 少 受 符 籙 , 能 壓 劾 神 鬼 , 顯 慶 中 ( 6 5 6 ─ 6 6 0 ) , 高 宗 聞 其 名 , 徵 詣 京 師 , 將 加 爵 位 , 固 辭 之 , 留 內 道 場 , 供 待 特 異 。 … … 法 善 自 高 宗 、 則 天 、 中 宗 歷 五 十 年 , 常 往 來 名 山 。 數 召 入 禁 中 , 盡 禮 問 道 。 睿 宗 即 位 , 稱 其 有 冥 助 之 功 。 先 天 二 年 ( 7 1 3 ) 拜 鴻 臚 卿 , 封 越 國 公 , 仍 依 舊 為 道 士 , … … 法 善 生 於 大 業 之 丙 子 ( 6 1 6 ) , 卒 於 開 元 之 庚 子 ( 7 2 4 ) ( 開 元 無 庚 子 , 疑 為 甲 子 之 誤 ) , 凡 百 七 歲 。 ( 1 2 ) 法 善 嘗 詣 豫 章 萬 法 師 , 求 煉 丹 辟 穀 、 胎 息 之 法 , 但 熊 經 鳥 申 , 吐 故 納 新 , 食 松 茹 木 , 無 榮 於 世 。 ( 1 3 ) 萬 振 極 鍾 愛 法 善 , 法 善 之 得 於 顯 慶 中 入 謁 高 宗 , 則 係 萬 振 所 引 荐 之 。 玄 宗 御 撰 ( 葉 尊 師 碑 銘 並 序 ) 云 : 先 生 ( 法 善 ) 幼 有 奇 質 , 長 標 特 操 , 神 照 體 外 , 骨 秀 形 長 , 故 萬 先 生 目 之 曰 : 子 書 成 仙 格 , 方 自 仙 宮 , 吾 將 及 爾 為 同 僚 也 。 14 " 中 宗 復 位 後 , 善 以 忤 武 三 思 , 因 竄 於 廣 州 , 歲 餘 , 至 西 山 。 " 15

法 善 所 習 法 技 , 考 查 彼 之 師 承 除 神 授 、 冥 感 空 傳 外 , 見 諸 史 料 的 尚 有 " … … 於 青 城 山 趙 元 陽 , 受 遁 甲 、 步 玄 之 術 。 " " 於 嵩 高 韋 善 俊 , 傳 八 史 、 云 蹻 之 道 。 " ( 引 唐 玄 宗 御 撰 《 葉 尊 師 碑 銘 並 序 》 全 唐 文 卷 四 十 一 ) 然 以 其 家 傳 與 受 萬 振 影 響 較 大 。 開 元 中 , 法 善 於 余 杭 大 滌 洞 天 , 講 道 德 、 度 人 經 , 則 " 惟 語 濟 恤 孤 貧 , 感 愧 覆 載 , 忠 君 孝 親 , 重 人 生 命 , 淨 身 心 , 絕 奢 侈 , 即 為 道 之 根 緒 也 。 " ( 1 6 ) 所 授 之 道 , 已 有 淨 明 忠 孝 道 之 精 神 。 《 高 道 傳 》 載 : 法 善 有 弟 子 百 餘 人 , 唯 暨 齊 物 、 尹 愔 入 室 。

法 善 身 歷 高 宗 、 武 氏 、 中 宗 、 睿 宗 、 玄 宗 五 朝 , 始 終 忠 於 李 唐 皇 室 。 自 高 宗 顯 慶 中 , 至 玄 宗 之 登 位 , 宮 廷 權 力 鬥 爭 甚 烈 , 政 局 詭 譎 多 變 。 期 間 乃 有 武 后 秉 權 篡 代 。 中 宗 復 位 , 武 三 思 初 猶 掌 政 , 繼 有 韋 后 與 安 樂 公 主 之 弒 害 帝 君 , 又 有 太 平 公 主 之 圖 攘 大 政 。 法 善 始 終 護 持 李 唐 皇 室 , 退 而 得 以 自 保 其 身 , 伺 機 進 而 謀 定 逆 亂 , 匡 復 社 稷 。 法 善 於 道 教 最 大 貢 獻 , 一 在 畢 生 竭 力 傳 教 授 籙 行 法 展 術 , 不 惟 延 續 天 師 道 胍 不 絕 ; 又 大 振 其 聲 勢 , 令 之 遍 布 流 行 。 二 在 反 佛 與 本 土 及 外 來 巫 教 相 抗 衡 。 三 在 彼 雖 精 於 外 丹 黃 白 術 , 但 極 力 反 對 服 食 延 年 。 ( 1 7 )

葉 法 善 之 生 卒 年 , 兩 唐 書 均 作 : 隋 大 業 丙 子 生 , 開 元 庚 子 卒 。 ( 1 8 ) 《 唐 葉 真 人 傳 》 稱 法 善 卒 於 開 元 八 年 ( 7 2 0 ) , 胡 慧 超 為 高 宗 則 天 時 道 士 。 ( 1 9 ) 兩 者 活 躍 期 相 同 , 政 治 立 場 各 有 所 主 ( 2 0 ) , 而 同 為 許 遜 道 徒 則 一 也 。


法 善 之 後 有 元 和 進 士 棲 真 子 施 肩 吾 隱 於 洪 州 西 山 , 撰 有 《 善 生 辯 疑 論 》 收 入 《 正 統 道 藏 》 , 施 肩 吾 曾 " 遇 旌 陽 授 以 五 種 內 丹 訣 , 及 外 丹 神 方 " , 自 稱 " 西 山 學 道 者 , 連 餘 十 三 人 " , 隱 指 遙 承 十 二 真 君 道 脈 。 與 傳 承 鍾 呂 之 道 的 北 宋 華 陽 子 施 肩 吾 , 別 是 二 人 。 關 於 唐 宋 各 有 一 位 施 肩 吾 , 苗 善 時 編 《 純 陽 帝 君 神 化 妙 通 記 》 卷 五 有 注 " 唐 亦 有 肩 吾 , 棲 真 子 , 如 此 兩 鐵 枴 , 三 馬 自 然 " 。 井 研 賀 龍 驤 在 四 庫 提 要 《 道 家 簡 目 》 中 對 於 《 西 山 群 仙 會 真 記 》 書 中 引 海 蟾 子 語 , 認 為 海 蟾 劉 操 為 遼 時 燕 山 人 , 在 肩 吾 之 後 遠 矣 , 乃 懷 疑 為 金 元 間 道 流 所 依 托 。 關 於 二 施 肩 吾 , 丁 培 仁 教 授 《 道 史 小 考 》 已 考 辯 , 故 在 此 不 復 贅 言 。

法 善 自 其 高 祖 以 來 , 四 世 為 天 師 派 道 士 , 至 其 則 已 五 代 , 子 孫 亦 有 承 襲 黃 冠 舊 業 , 家 學 未 衰 , 後 人 為 道 士 者 , 有 葉 靜 、 仲 容 、 藏 質 等 皆 是 ; 法 善 後 裔 唐 宋 以 後 , 分 布 枝 脈 甚 廣 , 江 西 洪 州 高 道 千 韶 一 枝 , 亦 其 後 也 。 ( 2 1 )

葉 千 韶 於 《 續 仙 傳 》 、 《 仙 鑒 》 、 《 逍 遙 山 萬 壽 宮 志 》 均 有 傳 , 唯 五 代 時 沈 汾 撰 之 《 續 仙 傳 》 中 : 少 師 事 西 山 道 士 許 吳 二 真 君 道 術 。 而 《 仙 鑒 》 為 : 少 師 事 西 山 道 士 學 十 二 真 君 道 術 。 神 人 曾 降 授 天 書 , 千 韶 自 此 " 長 嘯 則 風 生 林 壑 , 噀 水 則 雨 流 原 野 , 足 擦 地 則 雷 鳴 轆 轆 , 手 畫 空 則 電 光 爍 爍 。 " 千 韶 為 唐 懿 宗 時 人 , 所 習 之 法 技 似 為 雷 法 , 所 以 《 修 真 十 書 • 玉 隆 集 》 的 黃 堂 事 跡 ( 第 十 三 黃 堂 化 ) , 白 玉 蟾 注 云 : " 今 淨 明 五 雷 法 , 皆 姆 所 授 也 " 。 ( 2 2 ) 另 據 《 江 西 通 志 》 , 胡 惠 超 能 " 驅 風 雷 " 。

葉 千 韶 之 後 , 到 王 仔 昔 的 出 現 , 近 百 年 洪 州 西 山 未 有 高 道 , 仔 昔 對 於 西 山 許 遜 教 團 的 振 興 是 個 關 鍵 人 物 。

四 、 王 仔 昔 與 謝 守 灝

徽 宗 即 位 後 , 因 昏 庸 無 能 , 政 和 以 後 外 患 頻 至 , 內 憂 不 斷 , 社 會 日 益 動 亂 , 為 了 穩 定 社 會 , 徽 宗 及 蔡 京 集 團 企 圖 利 用 道 教 來 神 化 皇 朝 , 以 達 到 懾 服 外 敵 和 鎮 服 群 眾 的 目 的 。 ( 2 3 ) 徽 宗 先 後 曾 寵 信 劉 混 康 ( 茅 山 ) 、 張 繼 先 ( 龍 虎 山 ) 、 徐 神 翁 ( 混 元 仙 派 ) 、 王 老 志 ( 混 元 仙 派 ) 、 王 仔 昔 ( 西 山 ) 、 林 靈 素 ( 神 霄 派 ) 、 王 文 卿 ( 神 霄 派 ) 等 , 這 些 人 有 各 自 道 派 的 背 景 , 其 中 王 仔 昔 , " 洪 州 人 , 始 學 儒 , 自 言 遇 許 遜 , 得 《 大 洞 隱 書 》 豁 落 七 元 之 法 , 出 遊 嵩 山 , 能 道 人 未 來 事 , 政 和 中 , 徽 宗 召 見 , 賜 號 沖 隱 處 士 。 " ( 2 4 )

先 是 政 和 二 年 ( 1 1 1 2 ) 徽 宗 封 許 遜 神 功 妙 濟 真 君 及 十 弟 子 為 真 人 , 並 遣 內 侍 程 奇 請 道 士 三 十 七 人 於 玉 隆 宮 建 道 場 七 晝 夜 ( 2 5 ) , 政 和 六 年 ( 1 1 1 6 ) 徽 宗 稱 夢 許 遜 真 靈 下 降 , 為 他 除 妖 治 病 , 不 數 日 所 夢 果 驗 , 遂 下 詔 畫 像 , 賜 京 師 上 清 儲 祥 宮 , 又 於 三 清 殿 後 造 許 真 君 行 宮 。 ( 2 6 )

又 考 圖 經 , 見 洪 州 分 寧 縣 梅 山 有 許 旌 陽 磨 劍 之 地 , 即 再 降 詔 , 令 中 大 夫 謝 景 仁 去 分 寧 縣 , 同 令 佐 以 繫 省 官 錢 新 換 旌 陽 觀 , 並 賜 詔 書 一 道 , 送 該 觀 收 掌 , 遇 天 寧 節 即 撥 放 童 行 一 人 。 並 令 採 訪 許 真 君 別 有 遺 跡 去 處 , 如 未 有 觀 , 即 勒 本 屬 取 官 錢 建 造 ; 如 有 宮 觀 屋 宇 損 壞 , 即 如 法 修 換 ; 無 常 往 , 便 撥 近 便 僧 寺 堪 好 莊 田 入 觀 供 辦 。 數 月 後 , 徽 宗 又 稱 夢 許 真 君 神 靈 降 臨 , 托 以 修 整 西 山 遺 跡 。 徽 宗 即 詔 洪 州 改 修 玉 隆 萬 壽 宮 , 並 降 圖 本 , 依 西 京 崇 福 宮 例 , 鼎 新 蓋 造 , 賜 真 君 像 、 銅 爐 、 花 瓶 … … 以 安 道 眾 。 北 宋 末 年 , 透 過 徽 宗 一 系 列 的 倡 導 , 奠 定 下 許 遜 崇 拜 的 基 礎 , 也 創 造 了 何 守 証 " 大 揚 吾 教 " 的 條 件 , 正 如 《 逍 遙 山 萬 壽 宮 志 》 所 指 出 " 歷 代 國 典 , 以 宋 為 最 隆 " 。 徽 宗 企 圖 以 許 遜 作 為 他 的 守 護 神 。 王 仔 昔 雖 然 後 為 林 靈 素 所 忌 , 被 宦 官 馮 浩 所 陷 , 坐 言 語 不 遜 , 下 開 封 獄 殺 之 , 但 徽 宗 的 虔 信 許 遜 , 仔 昔 應 是 推 波 助 瀾 者 。

《 歷 世 真 仙 體 道 通 鑒 》 , 浮 雲 山 道 士 趙 道 一 編 訂 於 至 元 卅 一 年 甲 午 ( 1 2 9 4 ) , 劉 辰 翁 序 稱 其 能 " 會 聚 劉 子 政 、 葛 稚 川 , 至 近 年 諸 書 。 " 蕭 天 石 亦 稱 : " 參 自 漢 以 來 之 神 仙 傳 記 , 旁 搜 群 書 , 考 稽 經 史 , 芟 繁 摭 要 , 去 蕪 存 真 。 " 以 研 究 唐 宋 的 資 料 而 言 , 成 書 雖 晚 卻 不 容 忽 視 。

研 究 淨 明 道 的 學 者 們 曾 從 不 同 角 度 作 過 考 略 , 然 而 《 仙 鑒 》 卷 二 十 一 《 路 大 安 》 的 一 則 傳 記 中 提 到 路 大 安 " 居 華 山 , 以 混 元 籙 傳 之 丁 義 , 以 混 元 經 傳 之 郭 璞 , 混 元 法 傳 之 許 旌 陽 , 以 混 元 針 灸 傳 之 妙 通 朱 仙 。 " 這 段 記 載 , 卻 從 未 有 人 提 出 討 論 。

金 明 昌 二 年 ( 1 1 9 1 ) " 禁 以 太 一 、 混 元 受 籙 , 私 建 庵 室 " 。 ( 2 7 ) 耶 律 楚 材 斥 道 教 非 " 全 真 大 道 , 混 元 、 太 乙 , 三 張 左 道 之 術 , 老 氏 之 邪 也 。 " ( 2 8 ) 筆 者 研 究 李 簡 易 的 混 元 仙 派 圖 , 對 混 元 之 道 頗 為 敏 感 , 曾 誤 入 崎 途 , 故 對 路 大 安 傳 混 元 法 甚 感 興 趣 。

1 9 9 6 年 與 丁 煌 教 授 同 往 雲 南 田 野 調 查 , 偶 得 一 古 籍 《 淨 明 忠 孝 全 書 》 , 為 嘉 慶 二 十 三 年 戊 寅 ( 1 8 1 8 ) 重 梓 , 《 道 藏 》 、 《 藏 外 道 書 》 、 《 道 藏 輯 要 》 均 未 收 錄 , 疑 為 孤 本 , 考 查 內 容 為 淨 明 派 法 師 所 用 , 原 刻 板 刊 行 者 為 長 春 真 人 劉 淵 然 , 書 中 敘 述 《 許 真 君 七 寶 如 意 丹 訣 》 傳 承 始 於 謝 守 灝 。

《 仙 鑒 》 許 真 君 傳 中 載 , 許 遜 在 " 升 天 前 以 ' 大 功 如 意 丹 方 ' 傳 眾 弟 子 之 不 與 上 升 者 , 此 方 即 丁 義 神 方 中 之 一 也 , 其 訣 必 先 擇 日 齋 戒 , 設 位 醮 十 八 種 藥 之 神 , 然 後 書 符 , 逐 味 誦 咒 而 修 合 之 , 其 治 眾 如 意 而 愈 。 " ( 2 9 )

經 筆 者 查 閱 所 獲 之 " 七 寶 如 意 丹 訣 " 上 載 : 擇 天 德 天 醫 吉 日 , 雞 犬 不 聞 處 , 齋 戒 沐 浴 , 潔 淨 丹 室 , 屏 除 人 事 , 供 奉 聖 位 , 上 書 : 許 真 君 、 吳 真 君 、 丁 公 至 人 、 地 主 、 天 醫 、 主 藥 大 將 、 洪 崖 張 真 君 、 洞 真 胡 真 君 、 景 純 郭 真 人 、 玉 真 劉 真 人 、 中 黃 黃 真 人 、 丹 扃 徐 真 人 。 呼 藥 神 主 將 各 咒 , 誦 《 度 人 經 》 … … 。 設 位 醮 十 九 種 藥 之 神 : 川 烏 , 黃 連 , 人 參 , 茯 苓 , 乾 羌 , 桔 梗 , 吳 萸 , 肉 桂 , 厚 朴 , 菖 蒲 , 柴 胡 , 紫 a , 牙 皂 , 當 歸 , 川 椒 , 附 子 , 巴 豆 , 木 香 , 檳 榔 。 經 七 日 七 夜 拜 斗 , 諷 誦 《 玉 皇 本 行 集 經 》 後 誦 咒 , 書 符 , 合 藥 。 ( 3 0 )

該 書 可 能 是 正 統 道 藏 《 淨 明 忠 孝 全 書 》 闕 佚 之 部 份 , 証 明 了 謝 守 灝 在 許 遜 信 仰 傳 承 中 有 一 定 之 地 位 , 這 是 過 去 學 者 未 予 重 視 的 。 因 此 , 筆 者 就 路 大 安 , 妙 通 朱 仙 , 皇 甫 坦 , 謝 守 灝 間 之 關 係 , 作 一 點 探 討 。

宋 壬 子 ( 1 0 1 2 ) 道 士 周 法 通 題 《 東 岳 行 宮 正 法 院 新 創 妙 通 朱 真 人 記 》 上 載 : 先 生 姓 朱 , 晉 人 也 , 周 遊 蜀 鶴 嗚 山 , 隱 顯 不 測 , 自 稱 朱 挑 槌 , 至 石 扃 洞 門 , 影 響 殊 異 , 先 生 多 治 眼 疾 , 一 一 無 不 愈 也 … … 。(31)

《 仙 鑒 》 卷 四 十 三 , 朱 祭 酒 名 桃 椎 , 得 道 於 蜀 中 玉 珍 山 , 有 《 養 生 銘 》 、 《 茅 茨 賦 》 、 《 感 庭 秋 》 等 作 遺 世 。 ( 《 三 國 志 • 張 魯 列 傳 》 : " 其 來 學 道 者 , 初 皆 名 鬼 卒 , 受 本 道 己 信 , 號 祭 酒 " 。 ) 他 隱 顯 變 化 , 浮 沈 人 間 , 有 許 多 傳 說 ( 3 2 )

《 仙 鑒 • 皇 甫 坦 傳 》 : 先 生 諱 坦 字 履 道 , 遯 跡 於 蜀 之 峨 嵋 , 妙 通 朱 真 人 以 其 有 道 氣 度 之 , 宋 高 宗 紹 興 二 十 七 年 ( 1 1 5 7 ) 顯 仁 皇 太 后 得 目 疾 , 先 生 為 皇 太 后 噓 呵 布 氣 , 良 久 翳 開 目 明 。 ( 由 此 可 見 皇 甫 坦 頗 得 師 傳 , 善 治 眼 疾 。 ) 乾 道 九 年 ( 1 1 7 3 ) 賜 御 書 清 虛 之 庵 四 字 為 門 額 。 同 年 九 月二 十 三 日 坐 化 , 有 弟 子 曹 彌 深 、 謝 守 灝 等 。 ( 3 3 )

謝 守 灝 字 懷 英 , 永 嘉 人 , " 作 《 太 上 老 君 混 元 皇 帝 實 錄 》 奏 聞 主 上 , 盛 行 於 時 。 " 守 灝 又 編 《 太 上 混 元 老 略 》 , 題 曰 廬 山 清 虛 庵 道 士 臣 謝 守 灝 編 。 又 《 許 真 君 石 函 記 》 前 有 序 云 : " 西 山 玉 隆 高 士 謝 觀 復 ( 乃 守 灝 之 號 ) , 高 弟 清 虛 羽 衣 朱 明 叔 , 東 嘉 鄭 道 全 等 遞 相 授 受 " ( 3 4 ) 。 乾 道 九 年 賜 甫 坦 御 書 " 清 虛 之 庵 " , 守 灝 為 皇 甫 弟 子 因 而 自 稱 " 清 虛 庵 道 士 , 弟 子 朱 明 叔 出 自 清 虛 庵 自 號 清 虛 羽 衣 。 ( 3 5 )

謝 守 灝 生 卒 時 間 從 高 宗 紹 興 四 年 至 寧 宗 嘉 定 五 年 ( 1 1 3 4 ─ 1 2 1 2 ) , 其 道 門 風 格 與 活 躍 時 期 , 與 西 山 有 關 。 先 是 孝 宗 淳 熙 十 三 年 ( 1 1 8 6 ) 江 西 漕 使 牒 請 知 西 山 玉 隆 萬 壽 宮 ; 光 宗 紹 熙 初 ( 1 1 9 0 ) 受 賜 觀 復 大 師 , 充 行 在 壽 寧 觀 管 轄 高 士 ; 四 年 ( 1 1 9 3 ) 再 任 玉 隆 萬 壽 宮 住 持 ; 其 後 寧 宗 嘉 泰 元 年 ( 1 2 0 0 ) 復 任 焚 修 管 轄 宮 事 , 直 到 晚 年 復 辭 , 往 永 嘉 瑞 安 紫 華 峰 創 九 星 宮 。 ( 3 6 ) 前 後 一 、 二 十 年 中 , 三 次 任 職 玉 隆 萬 壽 宮 , 是 宋 制 祠 祿 之 官 少 有 的 事 。 唯 清 修 《 逍 遙 山 萬 壽 宮 志 》 未 列 入 《 人 物 志 》 及 《 奉 祀 考 》 中 , 顯 然 是 一 闕 漏 。 ( 3 7 ) 守 灝 未 被 後 人 注 意 的 原 因 , 可 能 是 路 大 安 這 一 脈 非 許 遜 信 仰 之 主 流 。

從 以 上 資 料 , 可 以 銜 接 上 筆 者 偶 得 《 淨 明 忠 孝 全 書 》 中 之 謝 守 灝 傳 承 《 許 真 君 七 寶 如 丹 》 , 因 此 這 一 脈 的 傳 承 可 以 作 一 簡 表 :
路 大 安 ─ 朱 桃 椎 ─ 皇 甫 坦 ─ 曹 彌 深 、 謝 守 灝 ─ 朱 明 叔 ─ 鄭 道 全
耶 律 楚 材 所 謂 " 老 氏 之 邪 " , 指 的 是 宋 元 道 教 最 大 的 五 派 : 全 真 , 大 道 教 , 太 一 道 , 正 一 道 ( 三 張 ) , 淨 明 道 。 混 元 之 道 即 是 淨 明 道 , 並 非 指 混 元 仙 派 或 混 元 教 。

五 、 許 真 君 在 台 灣

由 於 福 建 與 江 西 相 鄰 , 透 過 移 民 商 旅 , 許 遜 信 仰 流 傳 到 福 建 , 並 留 下 許 多 相 關 的 信 仰 遺 跡 , 甚 至 被 改 造 為 福 建 版 本 的 真 君 神 話 ; 許 遜 信 仰 在 福 建 不 但 影 響 過 三 一 教 , 還 發 展 出 " 淨 明 閭 山 三 奶 派 " ( 見 謝 金 鑾 《 台 灣 縣 志 》 記 述 ) , 清 何 求 《 閩 都 別 記 》 中 記 載 陳 靖 姑 " 師 從 閭 山 法 主 許 真 君 。 " 劉 技 萬 《 閭 山 教 之 收 魂 法 》 記 述 閭 山 派 作 法 時 , 要 奉 請 法 主 慈 濟 真 君 降 臨 。 羅 源 《 西 洋 宮 碑 記 》 載 " 得 許 旌 陽 之 秘 訣 " 。 臨 水 夫 人 陳 靖 姑 , 在 清 朝 渡 海 傳 到 台 灣 被 廣 泛 奉 祠 。 清 末 扶 鸞 、 宣 講 型 的 鸞 堂 風 行 於 中 國 各 地 , 這 位 江 西 人 的 福 主 , 也 從 泉 州 傳 到 澎 湖 , 清 咸 豐 三 年 ( 1 8 5 3 ) 全 台 灣 鸞 務 開 基 一 心 社 的 前 身 普 勸 社 , 就 奉 許 真 君 祿 位 牌 , 首 創 沙 盤 木 筆 顯 乩 濟 世 , 借 台 灣 降 筆 會 戒 煙 ( 煙 片 ) 運 動 之 開 始 , 許 遜 造 甘 露 水 以 去 癮 , 有 求 必 應 , 一 時 轟 動 全 澎 。 澎 湖 白 沙 許 家 村 真 靈 殿 , 以 許 真 君 與 該 村 同 一 宗 姓 而 奉 祀 。38

許 姓 以 許 遜 為 祖 神 , 來 自 渺 遠 的 血 緣 關 係 , 將 五 百 年 前 是 一 家 的 說 法 , 擴 及 人 神 之 間 。 台 灣 民 間 信 仰 習 俗 中 , 常 見 一 家 一 姓 對 同 姓 神 明 特 別 崇 敬 , 稱 之 為 " 祖 佛 " 或 " 尪 公 " 。 如 郭 姓 宗 族 有 專 祀 廣 澤 尊 王 ( 郭 聖 王 ) , 張 氏 家 族 特 崇 保 儀 尊 王 ( 張 巡 ) , 媽 祖 ( 林 默 娘 ) 為 林 氏 姓 人 的 " 姑 媽 " , 那 麼 澎 湖 白 沙 許 家 村 以 許 遜 為 祖 先 , 也 就 不 足 為 怪 了 。 除 白 沙 真 靈 殿 外 , 桃 園 大 園 仁 壽 宮 亦 以 許 遜 為 主 神 , 該 廟 係 清 道 光 十 八 年 由 漳 州 人 許 姓 移 民 奉 迎 來 此 , 証 明 許 遜 不 僅 為 江 西 人 的 福 主 更 為 許 姓 人 家 所 奉 伺 。

( 責 編 : 曦 和 )
--------------------------------------------------------------------------------


1. 《 太 上 靈 寶 淨 錄 》 修 身 章 第 二 , 建 功 章 第 三 , 《 道 藏 輯 要 》 危 集 四 。
2. 《 歷 世 真 仙 體 道 通 鑒 》 卷 二 十 六 《 許 真 君 傳 》 。
3. 《 道 藏 源 流 考 》 頁 3 3 7 , 陳 國 符 對 三 十 六 靖 廬 之 淵 源 未 考 , 北 京 中 華 書 局 , 1 9 9 2 , 4 版 。
4. 李 豐 懋 《 宋 朝 水 神 許 遜 傳 說 之 研 究 》 輯 於 《 許 遜 與 薩 守 堅 》 頁 1 0 9 。
5. 清 金 桂 馨 、 漆 逢 源 同 撰 《 逍 遙 山 萬 壽 宮 志 》 卷 七 《 宮 殿 》 。
6. 《 正 統 道 藏 》 第 十 一 冊 《 孝 道 吳 許 二 真 君 傳 》 。
7. 張 澤 洪 《 許 遜 與 吳 猛 》 , 《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 1 9 9 0 年 第 一 期 ( 總 3 9 ) 1 9 9 0 年 3 月 出 版 , 頁 7 1 。 王 卡 《 隋 唐 孝 道 宗 源 》 , 《 道 家 文 化 研 究 》 第 九 輯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1 9 9 6 年 6 月 1 版 頁 1 0 3 。
8. 陳 宗 裕 《 敕 建 烏 石 觀 碑 記 》 《 全 唐 文 》 卷 一 六 二 。
9. 仙 鑒 》 卷 三 十 一 。
10. 同 注 1 。
11. 《 仙 鑒 》 卷 二 十 七 。
12. 《 玄 品 錄 》 卷 四 《 葉 法 善 傳 》 。
13. 《 唐 葉 真 人 傳 》 《 正 統 道 藏 》 3 0 冊 , 3 2 8 ─ 3 3 2 頁 。 陳 垣 《 道 家 金 石 略 》 , 北 京 文 物 出 版 社 1 9 8 8 年 6 月 第 1 版 , 頁 1 2 4 。
14. 《 御 製 葉 真 人 碑 》 。
15. 同 注 ( 1 4 ) 。
16. 南 宋 道 士 鄧 牧 編 , 元 初 道 士 孟 宗 寶 集 《 洞 霄 圖 志 》 卷 四 。
17. 丁 煌 《 葉 法 善 在 道 教 史 上 地 位 之 探 討 》 成 大 歷 史 學 報 第 十 四 號 , 1 9 8 8 年 6 月 出 版 , 頁 4 6 、 6 0 。
18. 《 舊 唐 書 》 卷 一 九 一 《 列 傳 一 四 一 , 方 技 》 葉 法 善 傳 。 《 唐 書 》 卷 二 百 四 《 列 傳 一 二 九 , 方 技 》 葉 法 善 傳 。
19. 李 剛 《 唐 代 江 西 道 教 考 略 》 《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 1 9 9 2 年 1 期 頁 5 2 , 胡 慧 超 曾 為 則 天 合 藥 , 且 為 其 投 龍 簡 , 祈 求 長 生 。
20. 《 唐 葉 真 人 傳 》 : 中 宗 復 位 後 , 法 善 以 忤 武 三 思 , 因 竄 於 廣 州 , 歲 餘 至 西 山 洪 崖 先 生 學 道 之 所 , 居 涉 三 年 。 ( 另 據 丁 煌 教 授 語 法 善 曾 訪 晤 胡 洞 真 )
21. 丁 煌 《 葉 法 善 在 道 教 史 位 之 探 討 》 成 大 歷 史 學 院 第 十 四 號 , 1 9 8 8 年 6 月 出 版 , 頁 6 5 。 葉 千 韶 為 法 善 後 裔 , 在 清 陳 夢 雷 《 古 今 圖 書 集 成 》 博 物 匯 編 神 異 典 卷 有 志 。
22. 李 豐 懋 《 鄭 志 謨 鐵 樹 記 研 究 》 中 認 為 許 遜 教 團 的 振 興 期 適 與 五 雷 法 流 行 期 同 , 且 其 地 域 多 與 江 西 有 地 緣 關 係 。
23. 任 繼 愈 《 中 國 道 教 史 》 第 十 二 章 《 宋 朝 與 道 教 》 , 上 海 人 民 出 版 社 , 1 9 9 0 年 6 月 1 版 。
24. 《 宋 史 》 卷 四 百 六 十 二 《 列 傳 》 第 二 百 二 十 一 。
25. 《 修 真 十 書 • 玉 隆 集 》 。
26. 白 玉 蟾 《 續 真 君 傳 》 。
27. 《 金 史 本 紀 》 第 九 《 章 宗 一 》 。
28. 《 長 春 道 教 源 流 》 卷 八 。
29. 《 仙 鑒 》 卷 二 十 六 《 許 真 人 傳 》 。
30. 《 七 寶 如 意 丹 》 後 敘 全 文 附 於 文 後 。
31. 陳 垣 編 篡 《 道 家 金 石 略 》 頁 4 2 4 , 《 東 嶽 行 宮 正 法 院 新 創 妙 通 朱 真 人 記 》 。
32. ( 唐 ) 劉 肅 撰 《 大 唐 新 語 》 卷 之 十 有 《 朱 桃 椎 傳 》 。
33. 《 歷 世 真 仙 體 道 通 鑒 》 續 編 卷 之 二 《 朱 桃 椎 傳 》 。
34. 《 許 真 君 石 函 記 》 道 藏 洞 真 部 眾 術 類 。
35. 《 道 藏 源 流 考 》 頁 2 4 2 , 陳 國 符 失 察 , 誤 以 清 虛 羽 衣 即 廬 山 清 虛 庵 道 士 , 北 京 中 華 書 局 1 9 9 2 年 4 版 。
36. 《 仙 鑒 》 續 編 卷 五 《 謝 守 灝 傳 》 。
37. 李 豐 懋 《 許 遜 與 薩 守 堅 》 《 宋 朝 水 神 許 遜 傳 說 之 研 究 》 , 台 灣 學 生 書 局 , 1 9 9 7 年 3 月 初 版 , 頁 7 0 。
38. 吳 克 文 撰 《 太 醫 院 恩 主 慈 濟 真 君 生 前 事 跡 碑 記 》 , 1 9 6 8 年 桐 月 望 日 立 碑 於 澎 湖 一 心 社 , 碑 文 記 載 : " … … 又 蒙 玉 帝 教 敕 封 為 太 醫 院 慈 濟 真 君 博 施 天 尊 , 今 各 處 善 堂 皆 奉 為 許 恩 主 , 馨 香 不 替 , 罜 其 宜 也 , 溯 自 前 清 咸 豐 三 年 癸 丑 本 澎 初 設 普 勸 社 , 就 奉 許 真 君 祿 位 牌 , 首 創 沙 盤 木 筆 顯 乩 濟 世 , 至 同 治 三 年 甲 子 , 本 社 先 輩 蘇 清 景 先 生 , 從 福 建 省 泉 州 府 , 馬 巷 廳 , 請 來 慈 濟 真 君 全 身 一 尊 , 在 此 鎮 壇 , 光 緒 十 三 年 , 改 號 一 心 社 , 光 緒 十 七 年 辛 卯 , 再 開 樂 善 堂 , 著 書 宣 化 為 全 澎 救 改 鴉 煙 陋 習 , 功 垂 竹 帛 , … … 是 為 記 。 "

39. 許 保 富 撰 《 許 家 真 靈 殿 重 建 落 成 碑 記 》 , 1 9 7 3 年 立 碑 於 澎 湖 縣 湖 西 鄉 許 家 村 真 靈 殿 , 碑 中 載 : " 光 緒 十 六 年 孟 秋 之 月 , 耆 老 許 自 溪 赴 湄 洲 普 濟 真 顯 宮 , 因 該 宮 內 祀 許 府 真 君 , 與 本 村 同 一 宗 姓 , 頗 合 民 眾 之 意 , 爰 取 爐 丹 塑 像 , 許 府 真 君 立 為 主 神 , 而 今 香 火 鼎 盛 , 故 命 名 為 真 靈 殿 … … 。 "
全部展開 前一主題 | 下一主題

主旨 張貼者 日期
 » 許 遜 信 仰 小 考 -天 師 道-西晉-許 真 君 傳 匿名 01月05日 11:20
     許遜生于晉代字敬之,晉代治水名家和著名的道教師 andy 01月05日 11:27
       許遜鬥蛟滅妖記 andy 01月05日 12:03

註冊才能張貼
 
Google 直立連結組
伙伴網站
Google 連結組
key word
Insurance Loans Mortgage Attorney Credit Lawyer Donate Degree Hosting Claim Conference Call Trading Software Recovery Transfer Gas/Electricity Classes Rehab Treatment Cord Blood
XOOPS 2.3,3 @ 2003-2020 雷斯提克LSTIC
Theme by Graphic Wor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