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許氏文化網 討論區索引 許氏網路資訊及文章 江南忠廉一大家——海寧許氏家族(許遠海寧硤石) | 註冊才能張貼 |
樹狀顯示 | 新的在前 | 前一主題 | 下一主題 | 底部 |
張貼者 | 討論串 |
---|---|
neil | 張貼於: 09月28日 07:25 |
管理員 註冊日: 06月28日 來自: 張貼數: 168 |
江南忠廉一大家——海寧許氏家族(許遠海寧硤石) 許氏家族是本邑歷史最為悠久、最古老的望族,其海寧始遷祖可追溯至晉代,已有1600年歷史,兩大主幹為「靈泉」和「洛塘」,成員遍佈海寧全境。家族名人輩出,海寧歷史上366名進士中,許氏家族佔30多人。
http://hnnews.zjol.com.cn/hnnews/system/2011/11/23/014483628.shtml 許氏精神傳承:仁、忠、廉 仁、忠、廉,千百年來,許氏家族不管做官還是做人,都傳承著這一精神命脈。 「仁讓」起源於許由,是許氏族規和家傳的基礎及精神主線,並成為許氏族人的行為規範。許氏族人以許由為榜樣,相當多的人不願入仕為官。同樣,在海寧許氏家族中也有許多人根本就不願做官,還有做了官也要告辭乞歸。 儘管如此,許氏家族世襲或科舉做官的族人還是多如牛毛。但他們承襲家風,忠義愛國,堅持以清廉勤政和身體力行治天下。 海寧許姓的源頭 據《海寧許氏歷代宗譜》記載,晉代許皈為避戰亂,全家從高陽郡遷徙鹽官,距今已有一千六百餘年。許皈即成為許氏家族海寧始遷祖。許皈後代直至許遠,其間的十幾代許姓子孫都在外地為朝廷命官。 許皈第13世孫許遠,乃海寧硤石近郊人。唐「安史叛亂」時被玄宗任命為睢陽(今河南商丘)太守,以身殉職。 許遠殉國後,許家開始陸續遠近外遷。許遠後代有一支遷徙許村世居。至南宋及元時,許村支又分出兩支較重要的支系,即靈泉支和洛塘支。 靈泉支的始遷祖為許遠16世孫許萬三,洛塘支的始遷祖為許遠21世孫許文原。 靈泉和洛塘兩支分別以遷徙地袁花(黃灣)、斜橋(前步橋)為中心世居,並連同許村支向周邊地區擴展。其中洛塘支許遠31世孫、大宗伯許汝霖又從前步橋遷至硤石東南湖世居,繁衍至今。 而相當多的子孫則留居在大本營裡,形成今日之許村。 許家名人軼事 許遠(709~757):字令威,海寧硤石近郊人,唐開元末年進士。唐「安史叛亂」時被玄宗任命為睢陽(今河南商丘)太守,以身殉職。後被詔贈「荊州大都督」,謚「忠義公」。家鄉鹽官縣城中亦建雙忠廟以奉祀。 許汝霖(1640~1720):字時庵,海寧硤石人,許遠31世孫,清康熙二十一年進士。歷任禮部侍郎、吏部侍郎,後晉陞禮部尚書兼理吏部。後告歸,康熙親書「清慎勤」匾額以賜。歸里後築「也園」於東南河,創辦東山書院。 許姬傳(1900~1990):祖籍長安,著名梨園作家、梅派戲劇研究專家。1920年在天津結識梅蘭芳、程硯秋,並與許多京劇界朋友來往。後為梅蘭芳秘書,曾為梅蘭芳撰寫《舞台生活四十年》一書。 許國保(1901~1993):硤石人,1931年赴德國學習,1933年回國。抗戰勝利後一度去浙江大學工學院任教,後回交大。新中國成立後,調至華東師範大學物理系。1956年由中國科學院和教育部評為二級教授。 許行彬(1874~1953): 海寧周王廟人,十七歲中秀才,後考入浙江高等學堂,畢業後任教於杭州師範學堂和溫州師範學堂。1906年結識孫中山並加入同盟會,掩護過黃興。 辛亥革命後,許行彬先後主辦《西湖報》、《良言報》、《杭州報》等報刊,從事新聞活動二十多年。 1916年9月15日,許行彬陪同孫中山與其夫人宋慶齡至鹽官觀潮。那次觀潮後,孫中山先生欣然題詞《猛進如潮》。 滬杭鐵路經硤石而不過桐鄉,自有許行彬籌劃協調之功。許行彬辭官回故鄉後,實業救國,興辦長安絲廠等產業。1934年大旱饑荒成災,許行彬帶領賑災人員去南京請願。抗戰時,拒絕出任偽政權官員並捐款抗日。 許志行(1901~1983): 海寧袁花人。從小喪母,家庭貧困。 1919年,他有幸結識毛澤東,在毛澤東的關懷下,他重進學堂,投身革命。1922年,毛澤東親自介紹許志行和自己的兩個弟弟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 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叛變革命後,許志行先後在上海閘北區委和浙江省委從事黨的地下工作。後回家鄉組織策劃農民暴動未成,遂與黨組織失去聯繫。以後一直從事教育、書店工作,曾因聲援「一二九」學生愛國運動而被捕。新中國成立後加入作協,1956年加入「民盟」。此後在上海外語學院、上海師範學院等高校任教。1957年,應毛澤東主席之邀,赴北京會晤並重訪韶山。 許國璋 (1915~1994) : 著名英語教育家、語言學家,硤石人。其父許升聞是有名望的工商業主,其參股的「許泰隆瓷號」為浙北有名的百年老店。 許國璋六歲讀《古文觀止》,十歲學習英文,後就讀於秀州中學。蘇州東吳大學畢業後,考入上海交大實業管理系。但他不願從商,轉入清華大學外文系,相繼在交通大學、復旦大學教授英文。1947年赴英留學,1950年任北京外國語學院英語系教授。 他主編的大學《英語》教材歷四十年而不衰,成為英語教材之典範。 1979年許國璋將《英語》教材重新增訂。晚年又花五年時間完成了《新編許國璋英語》。許國璋一度成了英語的代名詞,是公認的英語教育家。 許逸云(1928~1995): 許汝霖十世孫。13歲踏入社會,當過學徒、小學教員,銀行職員等,畢業於由沈鈞儒任院長的上海法學院。 1949年上海剛解放即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作為新華社隨軍記者南下福建。後任新華社福建分社記者、福建日報編輯。 許逸云在鄉邦文史研究方面成績顯著。徐志摩之墓曾被毀,在徐志摩遇難50週年之際,許逸云歷時一月尋得已被當作河埠石階的徐志摩墓碑。新華社和中新社都播發了此消息。之後他又查訪王國維故居。期間,歷時十年完成了蔣百里年譜的撰寫工作,並出版成書。 |
bing | 張貼於: 09月30日 13:24 |
管理員 註冊日: 06月28日 來自: 神農-孤竹國-許國-高陽-平輿-浙江(鹽官/蕭山/姜山)-晉江東石蓬山-龍湖亭-台灣笨港 張貼數: 46 |
Re: 江南忠廉一大家——海寧許氏家族(許遠海寧硤石) 海寧許氏
原籍河南許昌,晉代許皈始遷海寧,分5支: 許村許氏北宋尚書左丞許景衡扈蹕南渡,中途卒於瓜州(今江蘇揚州市南),賜葬鹽官,其弟許景雯將全家遷居於鹽官農村,後其地成市鎮,即今海寧許村。 洛塘許氏系出唐睢陽太守許遠。元代,許文原從許村徒居洛塘,為許氏洛塘分支始祖。今存《海昌洛塘許氏宗譜》8冊。 長安許氏系出許遠。許殿方始遷長安,為許氏長安分支始祖。現代戲曲研究專家許姬傳即其族人。 硤石許氏系出許遠。許殿方之四子玉鳴之後裔始遷硤石。 袁花許氏系出許遠。宋代許四九遷居袁花。明代許相卿即其族人。昔有《海昌袁花許氏宗譜》,今未見。 海寧靈泉許氏 黃灣,古稱靈泉,地處海寧東南部,臨江多山,風光優美,宛若世外桃源。海寧靈泉許氏、黃灣賈氏、海昌馬氏、西水孫氏等家族均發源於此。海寧許氏同宗多派,以靈泉、洛塘兩支最為著名,譜系傳承最久。國內外多處博物館、圖書館均收藏有這兩支許氏族譜。 靈泉許氏世繫起始不明,或雲與洛塘同宗;或雲家譜毀於戰火;屬宋室南遷從中原而來。民國時社會學家、譜學家潘光旦在《明清嘉興的名門世家》一書中,關注了發源於黃灣、衍生至海鹽的一支許氏家族。 據光緒十一年(1884年)靈泉許氏二十二世孫許克勤等所編刊的《靈泉許氏重□家譜總目》簡述,靈泉許氏統宗之下又分為五大支派,海寧四支分別以其所聚集之地而稱為「更樓下派」、「半路橋派」、「黃山北派」、「甘蔗園派」,其中又分出一支居杭州稱為「錢塘支」。關於靈泉許氏的來歷,可參考明代紹興王琥所作《海昌袁花許氏宗譜序》,是序有雲:「按許氏,炎帝之後,姜姓,是惟有以賜之者。自高陽許氏之後,歷周而寢盛,是家出於胙土以命之者,漢唐之世多聞人,睢陽刺史墓在海昌,海昌許氏疑自(許)遠之後也。而許氏之在袁花者,乃自謂譜毀於兵火,世次莫考,屬有以遠譜者謝之曰,家非其世。世是棄吾祖不可以言忠孝,遂斷自近祖宋四九提督府君以下數世成譜。」明﹒嘉靖上虞倪麟在《重修袁花許氏宗譜序》中則說:「海寧袁花許氏,皇明海州同知府君(許)懋之後也,其高祖則宋四九提督府君也。夫以睢陽(許)遠之祠墓在寧,宜其姓氏出於一。」袁花許氏自元末明初聲名鵲起。官授萬戶長、海州同知許懋,富甲一方,與同裡賈氏、馬氏齊名。後來許氏又科甲連捷,超越了以文化著稱的□氏、祝氏,躋身於詩禮簪纓世家之列。許氏世居黃灣,又稱袁花許氏。據《海寧市志》記載,黃灣古時與袁花屬同一地區。 明代兩則靈泉許氏宗譜序言中,均以唐代忠臣許遠疑是其始祖,但許氏內部仍有爭議,以致清代修譜時有許氏後人對明代序言提出了批評,認為其「文無體制,又多誇張富貴之辭……其中或有增添、附會、脫漏、疏謬處。」堅持「靈泉許氏則謂譜遭兵燹,世次莫考,疑其姓氏不可冒,而以見享神主提督為始祖。」這說明袁花許氏確實可知的祖先為南宋時官至提督的許四九,據許氏家譜中考證「宋四九提督府君」姓許名元,排行四九,提督東鄉。提督為軍事官員,主要管理水陸交通的防務,袁花、黃灣一帶歷代以來均是海寧、杭州海上軍事防務的前沿陣地。古代時沿錢塘江一線均設置有巡檢司、守禦所等軍事組織,以及烽火台、砲臺等設施,防範海上來犯之敵。據此推測,袁花許氏最早可能是南宋時因駐防海寧而定居袁花的。 關於靈泉許氏的來歷,許氏宗譜中還記載了這樣一則傳說,名為「佛腹遺書」。明﹒嘉靖進士、兵科給事中許相卿記述「佛腹遺書」雲:「崇教寺佛腹所遺一卷也,因緣有會,我許得以溯其先,信有鬼神即抑德善之澤之不終沒耶?」許相卿所作《靈泉許氏世載序》中對許氏僅始於宋提督顯然是不滿足的,該序自述:「相卿讀許氏族譜,泣數行下,已而喟然嘆曰:先世逮今,吾之得姓傳世不已遠乎?而許氏僅始提督公譜耶?夫自宋之南也,金兀(術)之亂極矣,民罔土著,士鮮完室,而吾許蓋猶幸而譜提督公始也,然而撰述者鄙我,於是,採先世之載,譜靈泉許氏之族之世雲。」由這段記述來看,許相卿採用了佛腹遺書或者其他許氏族譜續接了宋提督許元以前的許氏世系。現存清﹒光緒時靈泉許氏宗譜中一直追溯至炎帝之時,並與洛塘許氏通譜。海寧許氏自東晉許皈始遷以後分支繁衍眾多,遍及江南,而宋以後的海寧許氏則尊唐代忠臣許遠為始祖,許遠至許相卿的世系傳承約為:(唐)許遠-許玫-許彥原-許德卿-(宋)許天祥-許雲-許巖-許夢奎-許應徵-許節之-許延齡-許莘夫-許章甫-許九陽-許萬三(名元,字萬三。行四九,官提督。)-許千六-(元)許魯一(遷靈泉裡)-許盛甫-(明)許國器(即許懋,字國器,官萬戶長。)-許英君─許孟質-許□-許滋-許相卿。 許氏人物除許懋、許相卿功績卓著名聞朝野以外,靈泉許氏的聲望在其他許氏支派至上,清代以後則洛塘許氏居上。許相卿以直言敢諫而《明史》有傳,其他靈泉許氏人物則見於明清地方志和相關典籍之中,有許淳、許清、許材卿、許檣卿、許聞造、許聞至、許應元、許南金、許敦倬、許敦□、許令典、許令瑜、許士奇、許丕名、許全可、許奎、許楷、許大辛、許養恬、許克勤、許養浩、許良謨等等,諸等人物或以宦名留世,或以文名在籍,均為靈泉許氏增光不少。 靈泉許氏宗譜簡表 (備註:上接許遠以下靈泉支世系表) 靈泉許氏主要人物小傳 許懋,字國器。海寧袁花人。家資富有,元朝末年,海寧遇災,糧食歉收,百姓鬧饑荒,許懋開私倉賑災,受到朝廷嘉獎。後以萬戶長之職負責海運,曾受到元朝皇帝的接見並被授以杭州路治中的官職,許懋謙辭不就。紅巾軍起義時,他又帶領子弟家丁義勇當先保衛海寧,再次被授以前職,仍不願在元朝為官。直至明朝建立,朱元璋下詘求賢,許懋以賢良方正被舉薦為官,歷任承事郎、江蘇海州同知,為官六載,政績卓著。許懋的孫子許斌,字孟質,壽長一百零一歲才謝世。 許清,字明夫,號南山,又號後齋。明﹒弘治時人。明學者。著有《南山終幕錄》。 許淳,字處厚。袁花人。明初學者。洪武初以文學舉蕭山尉。著有《學圃集》。 許相卿(1479年─1557年),字伯台,號杞山。海寧袁花人。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進士。嘉靖時授兵科給事中。時宦官張銳、張忠有罪論死,帝欲寬之。相卿進諫稱,天下希望陛下象孝宗皇帝那樣賢明,為什麼您象正德皇帝那樣寵信宦官?帝又賜宦官張欽義子李賢為錦衣世襲指揮。相卿又進諫稱,于謙兒子封錦衣千戶,王守仁兒子封錦衣百戶,宦官養子反而超過他們。忠勳大臣不如您的近奴,人心怎麼不散離呢?言皆切要。相卿為給事中三年,所言世宗皆不從,遂稱病歸里。以海鹽紫雲村山水為勝,徙家居村南茶磨山,植樹引泉,疏畦藝茗,謝客隱居三十餘年,自號「雲村老人」。曾偕孫一元等泛舟南北湖上,曰:「昔青蓮居士與張渭遊漢陽湖,遂改名『郎官』,公今至此,可名『高士湖』。」故南北湖又稱「高士湖」。相卿課耕力食之餘,時以騎黃犢戴笠披蓑行山間覓句為樂。曾冒大雪上雲岫山頂賦詩。其後屢拒出仕,清名益高。王陽明慕許相卿之名,遂與之交。嘉靖時縣令蔡完欲編修海寧縣誌,許相卿大力協助,並出示所藏宋版《海昌圖經》予以參考,使修志之事得以順利完成。家居其間,十數次被舉薦,均力辭不往。後在倭寇之亂時,當政者問策與他,他為黎民生命著想毅然下山為之籌劃,事多奏效。著有《史漢方駕》、《革朝志》、《良方輯要》、《校正海昌續志》、《雲村文集》等。 相卿與友人在茶磨山頂大石四側留有數處手跡石刻「枕流」、「獨往」、「揚德」等,素為南北湖區一景點。 許槐卿(1488年─1562年),字仲德,號平山。清詩人、書法家。舉禮部儒士。能詩,擅長篆隸書。 許聞造(1542年─1600年),字長孺,號星石。室名「集虛齋」。許相卿子,頗有父風。明﹒萬曆丙子舉人,初授河間府推官,有能名。後任貴州道御史,屢次上書議論日本侵佔朝鮮之事,痛斥李如鬆兵敗失律,欺騙朝廷。並為劉□蒙冤而鳴不平。後又上書條陳武備、漕運、屯田、水利、軍制、軍法、以及官員吃空餉等事,均洞切實際。出巡甘肅時,兩度上書極諫,揭露礦使四處侵擾百姓,調查西寧失事真相,引起朝廷極大的重視。後因彈劾侍郎張某收買人心,拉幫結派,以權謀私而被嘉靖帝斥責為沽名釣譽,出貶山西岢嵐州判官。後辭官歸里,不復出仕。著有《地理纂要》、《許氏家乘》、《盈缶集》、《蠶譜》等,刊刻其父遺稿《雲村先生文集》十四卷、《賁隱存編》四卷、《年譜》、《遺事》各一卷。 許敦倬(1565年─1632年),字叔起,號起雲。明官員。許聞造子,許令典父。歷任安徽當塗縣訓導,嚴州府學教授。著有《五憐歌》。 許聞至(1517年─1569年),字長聖,號鬥峰。諸生。許相卿從子。官布政使參政。著有《易經微言》、《地理纂要》。 許士奇,字含若,又字雅正,號抱宇。許聞至孫。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進士,歷任黃州推官、成都知府、川南副使,官至陝西右布政使。著有《瀘州紀事》、《鄂渚紀事》、《成都紀事》(又作《》益州紀事)、《刑部書目》等。 許丕名,字元受,號漚住。明末袁花人。許士奇子。著有《集篆般若經》。 許丕福(1600年─1645年),字符五。明學者、畫家。許丕視弟。幼聰慧,性淡泊,喜飲好弈,善畫,有文名。遊府庠,數年不得志,轉入太學,再試南幃,罷歸。隨娛情山水。與陳確交善。順治九年(1652年)曾為其作《後移居圖》。 許令典(1567年─1631年),字稚則,號同生,又號「靈泉蠃史」、「兩□外臣」。許聞造孫,許敦倬子,許令瑜兄。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進士。歷任上饒、無錫縣令,有惠政。因疏貶為淮安教授,官至淮安知府。晚年居海寧黃山山麓,曾建東□、西□居所,自號兩□外臣。布衣野服策杖其間,與販夫牧豎雜坐問答,不知為大夫也。擅長書法,著述頗多,有《許淮陽集》、《靈泉蠃史集》、《淮陽志》、《幹元觀志》、《風水鋮》、《樑溪政略》、《金牛隨筆》、《紀遊錄》、《歸來吟》、《食史》、《年譜》等十數卷。 許令瑜(1592年─1659年),字元忠,又字鐘升、鐘叔,號芝田,又號容齋道人,自號靈泉遁翁。室名「五噫亭」、「翠薄山房」。明末清初詩人。許相卿曾孫,許聞造孫,許敦倬子,許令典幼弟。天啟元年(1621年)舉人,崇禎十六年(1643年)進士。由督察院觀政選授福建興化府仙遊縣知縣,升禮部主客,清吏司主事,官至吏科給事中。甲申年(1644年)棄官,歸隱翠薄山。著有《容庵存稿》三卷及《附錄》三卷、《孤臣述》、《孝經釋義》、《韻史》各一卷。 許全可,字欲而,號悔齋。清初學者。諸生。從陳確學。著有《明代諸臣言行錄》、《淮陽先生遺事》、《陰行錄》、《宗乘志余錄》、《悔宅家傳》、《悔齋悃行記》。 許昂霄,字誦蔚,又字仲偉,號蒿廬。清浙西詞派重要詞人。乾隆十五年(1750年)歲貢。曾在海鹽涉園張家校勘評纂各種古籍。著有《詞綜偶評》、《晴雪雅詞》、《詞韻考略》、《李長吉集箋注》、《玉溪生詩箋注》、《年譜考證》、》《古詩平仄論略》、》《竹□詞綜評》、《陳檢討四六平》、《敬業堂詩評》、《蒿廬詩文集》。 許奎,初名植,字伯勤,號冠婁。自海寧移居海鹽。清詩人。許楷、許楹兄。諸生。其詩深為趙恆夫所賞識。著有《東□詩稿》、《花廠詩鈔》。 許楷,字叔大,號慕贏。清詩人。許全可次子。許奎弟,許楹兄。著有《啟承編》、《喪禮考》、《□□哀鳴編》等。 許楹,字季覺,號東海鮮民。清學者、詩人。許全可季子。許楷弟。少有奇志,以孝義稱譽鄉里,卒年五十四歲。著有《罔極錄》、《觀花雜詠》、《東海鮮民獄中詩》、《謁孔林記》、《兗遊集》等。 許良謨,初名文敷,字雯□,又字聞夫,號夢椽,又號許田外史。乾、嘉時學者、詩人。許嘉猷兄,汪蕙夫。諸生。著有《四書談藝》、《汲修齋叢書》、《許田隨筆》、《梅窗小牘》《橘林叢談》、《雲溪詩話》、《夢椽臆說》、《紹林紀聞》、《志余拾遺》、《禾志補採》、《幹支韻典》、《宗乘史列》、《日見札記》、《梓裡瑣言》、《瓜蘆紀異》、《海昌詩林》、《詩林偶得》、《詩林隨載》、《海昌詩選》、《明詩麗則》、《花溪百詠》、《對山樓文集》、《夢椽詩集》、《妙果山寺志》、《花溪志》、《花溪志補遺》等數十捲著作。 許嘉猷,字儒珍,又字慕魯,號順庵,又號拙政老人、擷芳亭長。袁花人。乾、嘉時官員。許良謨弟。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舉人,官沛縣知縣。辭歸後,門生敬贈雙鶴,飼養於所居遂園,賦詩記其事。平生書法以行、楷著稱,老而益工,遠近求書者不絕。著有《順庵詩文集》、《加庶編》等。 許可讓,字式承。清學者。廩生。著有《黃浦志》。 許克勤(1854年─1901年),字澡身,號勉甫,一作勉父。自海寧移居蘇州。許相卿十三世孫。清末藏書家。廩貢生。精於輿地之學,圖繪尤工,又精於音韻文字之學。早年肄業蘇州正誼書院、江陰南菁書院及上海求志、格致書院。膏獎歲入千金,悉購書籍。手自讎校,丹黃滿目,篤學嗜古。僑寓吳中,與吳邑學人考訂經藝,畢生致力於校勘。著有《假借通用誤寫字考》、《周易日記》、《經義雜識》、《論語古注集箋補正》、《緬甸邊界圖說》、《十三經古注》、《方輿韻考》、《方言考》、《西域帕米爾輿地考》等。 |
neil | 張貼於: 10月29日 06:15 |
管理員 註冊日: 06月28日 來自: 張貼數: 168 |
Re: 江南忠廉一大家——海寧許氏家族(許遠海寧硤石)
|
樹狀顯示 | 新的在前 | 前一主題 | 下一主題 | 頂部 |
註冊才能張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