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登入
帳號:

密碼:

記住我



忘記密碼?

現在註冊!
許氏網內搜尋
主選單
新會員
hsc 04月25日
wukuchi 03月16日
tga12 03月01日
koji3988 02月27日
ntsyg 02月26日
Alex 02月06日
hwh00826 01月31日
Natali8292 12月10日
wenzhi 11月12日
xo8520 10月07日
站台資訊
網站管理員

bing

andy
 

charlie
 

neil
 

ad-center
中左連結組
Google 搜尋
Google
 
全球許氏文化網 討論區索引
   省-地名-派系-昭穆
     許烈入潮創韓山世系
註冊才能張貼

全部展開 前一主題 | 下一主題
張貼者 討論串
andy
張貼於: 01月04日 13:38
管理員
註冊日: 06月28日
來自:
張貼數: 174
韓山世系名人傳略
一、名賢許申傳
許申,潮郡韓山人,大中祥符初舉賢良,時天子東封,召試第一,賜進士及第。申未第時以文才見知文惠公,時在咸平年間陳堯佐通判潮州事也。知韶州,移吉、柳、建三州。在韶州時,栽官道松榕數萬株,行人感德。又移曲江張九齡廟自水西入城中,州民稱道其賢。景祐元年,申以工部郎中權入三司,為度支判官,掌天下財政。申即改天下鑄錢舊法,省銅耗而得厚利。國庫可望增加,稅賦又可減免,這一實惠益民利國之法,足以體現度支判官許申理財天賦,是其賢慧識政之大端者。至官轉運使、兼製江西、湖南諸路之時,仁宗皇帝用范仲淹、韓琦、富弼以行新法。許申見其粗糙,怕難久遠,遂冒坐貶之禍,忤宰執,言新法之弊。范仲淹當年不納其議,不一年而新法失敗。仁宗新法失敗事因雖然複雜,但許申政識可見一斑。《潮州府志》卷廿八《人物•循吏傳》有錄此事,惜文中將宋仁宗朝事誤為宋神宗朝事,故于許氏譜中指出,後世知之以正志書國史之誤。申舉賢良時為大中祥符二年,終刑部郎中,贈銀青光祿大夫,卒祀鄉賢。至於詩文,有《高陽集》,劉允為之序,省志郡志皆有載。《宋史•藝文志》稱為《許申集》中一卷,今已佚失,未知海外有藏存否?《廣東新通志》稱許申行文淵洽、溫潤、切劘、端正。其賢能亦為世所敬重,位列潮郡前七賢之中,像掛潮州孔廟。
二、駙馬許玨與夫人德安公主傳
許玨字君瑤,一字國璽,潮陽韓山人,即今潮州市韓山山前鄉。玨天資厚質,立若岳峙,神如淵渟,其左足底有硃砂痣。其人好學得益,嫻韜略而精易理,論災祥有驗證。玨初以祖蔭得為宋仁宗皇帝近衛武官,授左班殿值。尚宋太宗皇帝曾孫英宗皇帝趙曙長女,即宋仁宗皇帝孫女德安公主。出為賓州觀察使、廣南西路大總統兵馬都監,繼叔父聞義任知賓州,封武功大夫。駙馬官爵既超越駙馬都尉之職,即公侯封溢(或稱附益,也稱封益)之實,因此附馬許玨也可用駙馬稱謂。北京原有石附馬大街用石附馬之稱謂為街名,就是例證。宋神宗熙寧八年,交趾入寇。越年,朝廷以郭逵為安南招討使,玨為都監,監逵軍南下徵剿。先克邕、廉等州,十二月敗交趾兵于富良江,斬獲甚豐,戳偽太子洪真,聲威大振。安南主李乾德懼,奉表詣軍門降。逵凱旋,玨屯廣南防邊,為朝廷倚俾,賜內府珍品甚豐。時至元祐年間,駙馬長子仲禮以武節郎出為節度使,志書稱為東南第十一將。至此,大宋南方東西兩翼防務,委諸駙馬許玨一家,恩寵甚重。元祐六年,駙馬監兵罷任,(阮志二百八題名及《金石略》等書有詳載。肇慶府、高要縣、七星岩有此字石刻,紀南謂親見之,語載《許氏追遠堂祠譜》中。)以事謫戍儋州。事因今難追覓,或謂當時廣東守將童某剿賊殺民冒功,罪及節度使許仲禮。駙馬為仲禮之父,掌南方軍事權柄,稍受追連,哲宗信而貶謫之。
駙馬既至海南,不久得遇謫臣東坡。蘇軾拜會駙馬,玨與王介石以南方膏釀餉軾。軾嘗與玨論南人釀酒之法,謂“未大熟,取其膏液,謂之酒子,率得十一,熟則反之醅中。”
蘇軾遂作賦以贈駙馬,其中有句曰:“米為母,麴為父。蒸羔豚,出髓乳。憐二子,自節口。餉滑甘,輔衰朽。先生醉,二子舞。歸瀹其糟,飲其友……
上述史事載於瓊志,雲蘇軾贈許玨賦,即《東坡集》之《酒子賦》。而“米為母”等十一句,也見於《東坡後集》卷八,事與文皆極其珍貴。及軾移廉州,時將改元,徽宗將出。軾以茶盂惠許玨,曰:“無以為清風明月之贈,此盂聊見意耳!”
蘇軾贈駙馬許玨之茶盂,後來為樞密折彥質所得。折樞密使有詩謝駙馬許玨,詩曰:“東坡遺物來歸我,兩手摩挲思不窮。舉措吾家阿堵物,愧無青玉案酬公。”
折彥質此詩此事,又為稀珍史聞,《廣東考古輯要》中《謫宦折彥質傳》有載。許玨由孫子許康民隨侍,僑居儋耳,年九十餘,卒。《瓊志•流寓》謂許玨久膺儋,年九十餘。九十余也僑居不返,於大江橋側建“湛然庵”,與樞密折彥質效仿司馬光真率會,為鄉約,五日一集,太守李行中參與此事,約習成俗。後拆彥質歸,有詩留別。事見《瓊州志•流寓繼錄》及《廣東考古輯要•謫宦折彥質傳》。
皇姬德安公主趙氏,宋太宗皇帝曾孫趙曙之長女,出身縣主,血統源自太宗皇帝趙匡義支系。其父趙曙原為皇伯濮安懿王趙允讓13子,故族譜、郡志、省志中言及皇姬德安公主時,間或有混稱為縣主者,並非訛錯,以其為皇伯濮安懿王孫女之故也。仁宗朝時,大臣呂誨、范仲淹等20餘人聯名上書,請皇帝立濮安王13子趙曙為皇嗣子,入宮過繼。皇帝允奏,遂有趙曙入宮並為太子入主東宮之事。縣主趙氏為仁宗皇帝太子之女,遂稱郡主並下嫁潮州許玨。太子趙曙登基,是為英宗皇帝,長女德安郡主趙氏遂為公主,神宗朝時改稱皇姑。至徽宗朝時重封前朝諸皇姬而改封舒國,時德安公主已逝於潮州,駙馬許玨又獲罪謫戍儋州未返,宋史載早薨。
公主初嫁許玨之時,曾問駙馬曰:“潮州祖居如何?”
時在仁宗朝年間,玨祖居地韓山山前之鄉,後山百花待放。玨在京城遙知家鄉盛況,遂答公主,說道:“潮州我家,後有百里花園,前有千里龍潭。”
及至數年之後回歸潮州,倚韓山而面韓江,德安公主說道:
“駙馬好眼力,千里龍潭映百里韓山,壯哉!”
公主說著,又轉過身來,指著韓山滿山鳳凰之花說道:“百里韓山棲鳳凰,千里韓江躍蛟龍。”
上述之事為傳代之說,今《揭陽許氏族譜》仍載此事,非後世子孫所臆造者也。時潮郡城中駙馬府建成,德安公主趙氏遂居郡城府邸,駙馬則在西南任上。長子仲禮為武節郎,領節度使,為東南第十一將,事見《廣東新通志•列傳科》次子仲進,皆授官。
三、尚書許光亨傳
許光亨,光亨字必達,號南溪,猷之孫,恭之子,申之姪,許氏西周許國世系第75世。少負奇氣,耽詩好禮,博古通今。弱冠充太學內舍,登宋徽宗大觀三年進士。調令江陵,勸學興農,以循良著。轉英州簽判,丞相曾文正薦為昭文館修撰。出提點刑獄,斷論公平,時稱無冤。當時朝中漸有擠正結諛之黨,光亨陛辭論此事。上曰:“卿可謂先見,朕當漸去之。”後改任開封治中,為正堂府尹。誅姦豪,賑煢孤,惠政聞于朝。宣和元年,上疏論天變,辭甚抗直,言侵賊臣,遂出判相州。監察御史陳瑾力察御史之論切中時弊,召為太子中允。以恭謹無懈,轉任太府少卿,財帛出納皆廉。上勞之曰:“勞勳之績,已呈於度支;德誼之修,尤稱於僚屬。”稱于僚年,兼太學司成。制定《三舍法》,有曰:“九重睿監,幾為纖塵清溷;四海平衡,每被權奴顛倒。”六賊聞之,深為恚憤。光亨自知六賊之禍,傾隱賢良,勢不可久。遂上骸骨,而三班侍從力薦。宣和二年五月十五日,皇帝降詔,晉光亨為金紫光祿大夫,太子少師,兵部尚書,門下侍郎平章軍國州重事。光亨力辭,詔許之曰:“留賢虛位,朝廷之殊恩;引退就閒,達人之高誼。卿志先定,朕亦不逆……”遂退身奉祠,終年80歲。
按:文中“六賊”指宋徽皇帝親信蔡京、朱(面力)、王黼、李彥及宦官童貫、梁師成6人。
四、明兵部郎中許國佐傳
許國佐,號班王,崇禎四年進士,授富順縣正堂。在官有惠政,均貧富、抑豪強、廢奴製,以忤豪霸惡紳落職,解京下部獄。值南海陳子壯以侍郎之身直諫朝事,獲罪獄中,相見執手,陳子壯為《蜀國弦》詩一首贈之。獄中對簿二年,冤事始白,調貴州首縣遵義令,擢兵部職方司主事,轉員外郎,升郎中,排比內外軍事用將調兵兼督九江餉務。班王知天下事不可為,乞養歸,遂不出。及南都擁立,以原官調,因父疾不果行。明年,隆武立於福京,復以兵部侍郎召,值父有豐喪,未赴。時江西劫賊與福建悍匪合夥引倭寇入閩殺掠,劫奪漁船,為明將陳豹驅趕。倭寇退去而贛閩賊眾入粵,稱曾全幫、馬龍幫,合力燒殺揭陽新亨、車田、錫場、曲溪諸地。有本邑武生劉公顯非禮南澳守將城隍廟進香女眷,犯姦而喪失前程, 而造反,引曾全及馬龍賊幫佔揭陽嶺地方,反明建國稱後漢,紀元“大升”,號稱九軍,燒殺更甚。明隆武二年九月,九軍賊陷揭陽城。屠城殺掠,無分貧富官民;賊在全城舉火,燒焚文書府庫,務欲去其犯姦劣跡。唐、宋元明歷代文牘書志燒燬殆盡,致使今人失盡此前歷代史據,邑人稱痛。時死難者無法統計,城內官紳則有76人,計:在籍都司黃夢選、戶科給事中黃毅中,推官邢之桂,知縣謝嘉賓,舉人楊琪華、黃三槐、楊世俊,歲貢林鼎輔、謝聯元,武舉楊德威,監生王之達、鄭之良,例貢郭之章等,班王之母餘氏夫人被執,也在難中。
賊首劉公顯執班王之母,原有其意。甲辛國變驚耗傳至揭陽之日,班王為首帶領全城官紳吏民百姓孔廟哭崇禎皇帝之靈;有號召一方之力。賊首正思發難,看在眼裡。希望他日舉事能有此公撐力,確保成功。又聞班王主持兵部日常事務,操調兵用將舉薦人選之權,希圖將之網羅入夥,可作依靠。又知班王盡孝,執其母以逼,待其到來。
國佐當日在郡府議事,聞知揭陽事變,不顧大明惠潮巡撫程峋及潮州府學訓導汪起蛟勸阻,騎馬自詣賊寨,願以身代母死。賊並拘之,以綠林之意誘待不從,拷打至體無完膚,終不屈,大叫崇禎皇帝數聲而死。死時年僅42歲,為潮州府名賢之中忠孝雙全而壯烈死難成仁取義之一位,很具特色,位忝後七賢之列,像掛潮州孔廟。事入歷代《揭陽縣志》、廣東省志、潮州府志。許班王明末遺事家喻戶曉,數百年而益香。
著作有:《百州堂集》、《蜀弦集》、《舊庵拙稿》、《班齋數句話》等。《班齋數句話》為科舉製文集。
五、清末及民國以後諸賢傳略
(一)清許希逸傳
許希逸,希逸字菊坡,自號瑯瑯逸士。歲貢,同知銜,福建候補通判。同治十一年入丁日昌幕,為丁所倚重。光緒二年與周易、林鶴孫隨丁日昌考察台灣。光緒十四年參與纂修《揭陽縣續志》。其人有詩才,工書。著有《堆墨齋詩抄》等。子元鳳、字桐史,拔貢,擅書畫,善山水。
(二)許南英傳
許南英,南英字子蘊,號蘊白,號“龍馬書生”等。明嘉靖年間,其先世自廣東揭陽東渡台灣,居赤歆。聚族而居二百餘年,各職其業。其父廷璋,業儒。設塾延平郡五祠邊,曰“窺園”,課人課子。南英19歲受業于謝憲章、吳樵山,學業大進。光緒五年,35歲,設塾“窺園”,曰“聞樨書舍”。日與吳小雲、陳卜五、王泳翔、施士浩、邱逢甲、汪春源、陳望曾、陳日翔等文士交流。十一年,舉乙酉鄉薦。十六年中庚寅恩科會魁,授兵部車駕清吏司主事。惜未以宦途為念,服務鄉梓之心甚強。遂回台灣,究心研探墾土化番之事並深入山社,以開化為念。乙未,割台議成,台民組義勇軍抗日,南英任籌防局統領,屯兵番界諸隘。及唐、劉皆去,台事已無可為,日人又懸像索掠南英,遂內渡。又至新加坡、曼谷等地,二年後囊金罄,就宦途。署徐聞、陽春,陽江知縣,陽江同知,三水知縣。南英廉潔,不善鑽營,時政腐敗,有退謝意。俄而武昌舉義,南英喜,應召而赴漳州,舉為革命政府民事局長。南北共和後,退居龍溪。後赴南洋蘇門答臘棉蘭,為張鴻南編生平事略,卒存遺著,年六十三。
(三)許元雄傳
許元雄,元雄字雄石,浮山人,許氏103世,民主革命先驅。昔年畢業於廣州法政專門學校,參加汕頭香港報業工作,旋赴北京參加國民黨北軍擴大會議,出席國民黨第四次代表大會,九一八事變,參加李濟深等人發起之抗日反帝民主運動。1933年,福建事變,元雄任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僑委會秘書長,後隨李濟深等流亡香港。七七事變後,回汕頭參加抗日總隊工作,受派卒宣慰團赴星洲、馬來西亞等地宣慰僑胞並募捐抗日。後輾轉於韶關、桂林、衡陽等地,為救亡奔波。1940年,元雄受李濟深之邀,到桂林任軍委西南行營辦公廳秘書,後形勢急轉,撤退到西南大後方。1944年任羅卓英為司令之聯合遠征軍司令部軍法處法官,隨軍遠征。抗戰勝利後,至暹羅,利后,文化協會委員,中華總商會秘書,教育協會主席,南洋中學建校主席。與黃聲一起創辦《曼谷日報》社並任社長,領僑團多項工作。曾多次被當地政府逮捕入獄。1948年,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在香港成立,反對國民黨右派壓制民主的獨裁政治,元雄參加成立大會。解放後,元雄回到北京,任華僑事務委員會參事,為民革中央侯補委員。1958年4月離休回老家浮山,離京時何香凝、彭澤民、李鐵民等全國著名民主人士皆有詩畫箋別。歸僻後,不變巴人本色,與鄉民相處甚樂。並與彭澤展、丘及等故舊知己魚書不斷。元雄愛詩,昔年有詩作見諸報端;遠征軍年代有詩集出版。後再出詩文集《湖上風裁》。整理詩稿有《兩輪集》,晚年又著《春周藏稿》詩集,總數有詩三千餘首。終年71歲,有紀念亭於浮山,宣慰其事。
(四)許玉書傳
許玉書,揭陽人,金城腳“迎紫軒”許英豪之子,航日空軍英雄。姐冰,即彭湃夫人許玉磬,玉書自幼有乃父風度。其父許英豪為人慷慨,熱心公益,為邑中正直士紳。母林氏,忠厚仁慈。兄玉海,1927年病逝。1923年,玉書受課於揭陽德育學校。畢業後升縣立榕江中學,喜籃球運動,為校隊中鋒。後轉學廣東省立金山中學,1933年畢業後以優異成績考入中國國民革命軍南京空軍學校,畢業後被送往美國深造。飛行技術高超,綜合素質好。1937年“七七”事變,玉書偕留美空軍人員請戰歸國。時蔣介石將軍行計誘集日軍陸、海、空軍主力於長江口,減輕華北軍事壓力。玉書駕機參加上海保衛戰,南京保衛戰諸役,並擊落日機三架,擢升空軍四大隊21中隊中隊長。1938年冬,中國軍事最高統帥部決定組建空軍敢死隊,空襲日軍後方瀋陽兵庫及軍工廠,阻遏日軍南進速度。許玉書參加轟炸編隊,戰功卓著。 1943年3月中旬,日機15架侵我四川萬縣,玉書率機15架截擊,擊落敵機數架。但敵此時增援50架,玉書指揮激戰,又擊落敵機13架。此時,我軍也損失9架,餘皆受傷,玉書座機中彈後毀於嘉陵江。玉書戰死後,國府公祭,批覆為抗日陣亡烈士,追升三級,葬重慶黃山空軍烈士公墓,時年僅28歲。
(五)許奇高傳
許奇高,又名其高。號長壽山人,《百洲草堂》後人,揭陽榕城人。知名畫家,昔年師事嶺東名師孫裴谷,後從上海美專函授。足跡遍及汕頭、新加坡、台灣諸地,每處皆有畫展。繼而赴日本考察藝術。“七七”事變後,南渡東南亞,曾舉辦抗日救國個人畫展。著有《許奇高畫集》二冊,與徐悲鴻、張大千有交往。 1948年回廣州定居,作品多次入選省級、國家級畫展,並受聘為廣東省文史館館員,廣東省第四屆政協委員。奇高右手有疾,左手作畫。擅長飛禽走獸,運筆古拙,氣勢磅礡。又擅蟲魚花鳥,風格獨特。其畫風,承傳統而益西洋,獨樹一幟。技法傳人有揭陽許典鴻等,揭陽文聯主席陳鴻輝先生甚贊其法,嘗嘆“天賦奇高識大千!”
全部展開 前一主題 | 下一主題

主旨 張貼者 日期
   許烈入潮創韓山世系 andy 01月04日 13:33
     韓山許氏蕃衍遷移實錄 andy 01月04日 13:35
   » 韓山世系名人傳略 andy 01月04日 13:38

註冊才能張貼
 
Google 直立連結組
伙伴網站
Google 連結組
key word
Insurance Loans Mortgage Attorney Credit Lawyer Donate Degree Hosting Claim Conference Call Trading Software Recovery Transfer Gas/Electricity Classes Rehab Treatment Cord Blood
XOOPS 2.3,3 @ 2003-2020 雷斯提克LSTIC
Theme by Graphic Wor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