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登入
帳號:

密碼:

記住我



忘記密碼?

現在註冊!
許氏網內搜尋
主選單
新會員
JooSamuelM 10月28日
HerbertTro 10月28日
PauloDaviL 10月28日
HymanO3064 10月28日
PauloLucca 10月28日
ZCQMariaNi 10月28日
StephanieF 10月27日
AlisaFaerb 10月27日
AlciaGomes 10月27日
PedroDaviL 10月27日
站台資訊
網站管理員

bing

andy
 

charlie
 

neil
 

ad-center
中左連結組
Google 搜尋
Google
 
全球許氏文化網 討論區索引
   省-地名-派系-昭穆
     許烈入潮創韓山世系
註冊才能張貼

樹狀顯示 | 新的在前 前一主題 | 下一主題 | 底部
張貼者 討論串
andy
張貼於: 01月04日 13:33
管理員
註冊日: 06月28日
來自:
張貼數: 176
許烈入潮創韓山世系
一、韓山世系概述
五代後周恭帝年間,東南兵亂頻仍,許氏閩系族支中,有許陶13世孫許烈攜族群由南詔(今閩南詔安等地)遷居潮陽韓山山前鄉(即今潮州市韓山山前鄉)。許烈之兄許夏臣也攜家人西遷,許烈之弟許猷也率族人移居馬坪後漸次入潮。
許烈為許庸次子,襲祖職宣威將軍、授宣教習、贈朝散大夫,為潮汕許姓韓山世系一世祖。
許姓韓山世系,是一個寵大的氏族網路,集中分布於潮汕各縣市,散住於四川、海南、廣東、江西、雲南以及港、台、澳。近代又播衍於東南亞諸國以及澳洲、北美及歐洲若干地區,是潮汕許姓的枝幹和主體;也是閩系許姓的巨大宗支。在潮汕本土,僅潮安、潮陽兩縣,韓山世系許姓人將近10萬,海外族親約有4萬。此外,澄海、揭陽(東西兩揭)、普寧、惠來、豐順、南澳、陸豐、海豐、惠東、番禺、廣州、南海、花縣、湛江、饒平等縣、市都是許姓韓山世系居民密集分布的居住地。
所謂韓山世系,就是以潮州韓山許氏潮州發祥地為中心的閩系粵支許氏集群。

韓山世系 許氏族譜
天正以前許氏源脈一覽表: ( 許天正系 )
1 世:許文叔 ( 姜信 )( 西周許 國一代君 )
2 世:許宏寬
3 世:許 棟
4 世:許 銘
5 世:許二豐
6 世:許汶填
7 世:許一枝
8 世:許 敦
9 世:許 騰
10 世:許昆美
11 世:許端莊
12 世:許財賻
13 世:許 玫
14 世:許 喜
15 世:許 聲
16 世:許 衡
17 世:許 濱
18 世:許瓊喬
19 世:許 政
20 世:許友邦
21 世:許 超
22 世:許閏余
23 世:許 植
24 世:許安結
25 世:許 友
26 世:許 緬
27 世:許裕寶
28 世:許楚書
29 世:許 煥
30 世:許坤莓
31 世:許 鑑
32 世:許忠誠
33 世:許絮陽
34 世:許光冕
35 世:許 暢
36 世:許兼理
37 世:許欽賀
38 世:許偉銀
39 世:許耀東
40 世:許延壽 ( 西漢宣帝皇 後許平君叔父 )
41 世:許 嘉 ( 西漢宣帝皇后許相如父 )
42 世:許 俸
43 世:許 商
44 世:許 綱
45 世:許 正
46 世:許 濟
47 世:許 響
48 世:許 靖
49 世:許 標
50 世:許 山
51 世:許 傅
52 世:許守道
53 世:許齊望
54 世:許得起
55 世:許 壽
56 世:許玄本
57 世:許 麟
58 世:許興祖
59 世:許 治
60 世:許克華
61 世:許 陶 ( 許氏入閩始祖 )
許陶,周代許國國君許文叔公第 61 世孫,西漢成帝皇后許相如之父許嘉的第 20 世孫,東漢許靖第 13 世孫。
陶字堯甫,襲宣威將軍。唐高宗總章二年 ( 公元 669 年 ) ,奉敕為陳政副帥,自河南率兵入閩,以平閩粵 「 獠蠻嘯亂 」 ,戰歿於兵,葬於閩清。夫人陳氏,世傳為陳政之妹,譜稱許陶為許氏入閩始祖。許氏南方諸族,海外各部多從此說。
許天正,許氏第 62 世,字允心,號云峰,生於大唐貞觀二十三年 ( 公元 649 年 ) 正月初七日,隨父出鎮泉潮間,與陳元光合力表建漳州,軍功顯著,建村 36 堡。文武兼資。
天正曾代州事帥事三年,平惠、潮、虔、撫四州之亂,助陳氏祖孫三代,教陳垧首舉明經。傳中原藥方 126 首治病救世。
許天正卒於開元六年 ( 公元 718 年 ) 十月二十八日,墓在福建漳州浦南詩朋攔馬橋頭,坐乾向巽。襲宣威將軍、授嶺南行軍團練副使、泉漳潮團練使、翊府紀室、漳州別駕。贈太尉,宋追封翊忠昭應侯。祠在漳州,市延安南路 82-92 號,原稱馬棚街。天正一生征戰,鎮居南詔半世紀。配姚氏,封一品淑節妙惠夫人,葬石馬。

二、韓山世系的特點
這支氏族集群的特點是在潮汕本土成片分布,宗源一體,幾佔潮汕許姓全部。其次是族群龐大,人文鼎盛、士人輩出,代有名賢,終宋一代有仕者文武總共41人。再就是氏族文化底蘊豐厚,宋代、清代、明代宗祠府第完好,譜牒碑記及書志墓陵齊全,不乏中國現存珍貴歷史文物中的佼佼者。其中最出名的有潮州市中山路葡萄巷東府埕許駙馬府,以及城東洗馬橋許駙馬墓。許駙馬府為北宋英宗駙馬許玨府第,為全國僅存一座保存完好的北宋駙馬府。
三、韓山世系世系表
(一)韓山世系上承閩系世系表:(天正至許烈)
第1世:許 陶 中國許氏第61世
第2世:許天正 中國許氏第62世
第3世:許平世 中國許氏第63世
第4世:許 林 中國許氏第64世
第5世:許 緩 中國許氏第65世
第6世:許太基 中國許氏第66世
第7世:許 源 中國許氏第67世
第8世:許 介 中國許氏第68世
第9世:許士顏 中國許氏第69世
第10世:許 期 中國許氏第70世
第11世:許 興 中國許氏第71世
第12世:許乾德(許庸)中國許氏第72世
第13世:許夏臣、許烈、許猷 至此潮系。
(二)韓山世系開拓潮系世系表:(未全)
第1世:許夏臣、許烈、許猷 中國許氏第73世
第2世:許申、許恭、許岳中國許氏第74世
第3世:許光亨、許因(太子中舍) 中國許氏第75世
第4世:許聞誨(衛尉寺丞、通議大夫)、許聞義(初知賓州)、許聞一(皇佑元年進土)中國許氏第76世
第5世:許玨(宋英宗駙馬,尚德安公主繼叔父聞義任知賓州、廣南西路大兵馬都監、武功大夫) 中國許氏第77世
第6世:許仲進、許仲禮(仕至武節度使、東南第十一將)、許弁(元豐二年進士,繼玨知賓州終朝議大夫) 中國許氏第78世
第7世:許居仁(元符三年進仕,終朝議郎,知貴州)、許堯民、許舜民、許居安(同登元符三年進士)、許康民(侍祖父玨居儋州即海南)中國許氏第79世
第8世:許 焯(教諭) 中國許氏第80世
第9世:許 新(迪功郎)中國許氏第81世
第10世:許騫(紹熙二年進士、惠州推官、南思簽判)、許宣(與騫同登紹熙二年進土、一載登紹熙辛亥科)、許謙夫(韶府教授)、許義明、許敬夫、許睦夫 中國許氏第82世
第11世:許光祖(縣尹)、許光宗、許光族、許安穀
第12世:許君佐(教諭)、許君宰、許君輔、許君弼…………
andy
張貼於: 01月04日 13:35
管理員
註冊日: 06月28日
來自:
張貼數: 176
韓山許氏蕃衍遷移實錄
一、韓山世系蕃衍遷移簡況
73世許烈,字俊整,乾德次子,世襲巡檢使兼宣教習,贈朝散大夫。兄夏臣,弟猷。子申、忠。姪恭、岳。侄孫光亨,玄孫駙馬玨。烈與弟猷同為入潮萌山世系始祖。
74世許申,字維之,號化州。崇祀邑鄉賢,誥封大夫。旨敕封嵩德賈氏,晉階一品夫人。
許忠,字雍州,官授知祿。無子,以聞一公為嗣孫。
75世許因,字仍甫,申之子,仁宗景枯三年進士,初授大理寺丞,官至太子中舍。夫人林氏,系本郡林從周之女。子聞誨、聞義、聞一。
76世許聞誨,字子膺,申之孫,因公長子,駙馬玨公之父。官至朝議大夫,衛尉寺丞。
許聞義,字子仙,宋仁宗景枯五年進士。初知賓州,終國子監博士。子二:長弁,次 。
許聞一,字子道,仁宗皇祐元年進士,官刑部 中。子曰珀。
77世,韓山世系五世祖,駙馬許玨,字國璽,聞誨之子,初授左班殿值,出為賓州觀察使,廣南大總統兵馬都監兼西路節制,武功大夫、大理寺正卿。尚宋太宗皇帝曾孫英宗皇帝趙曙長女德安公主,公主後改封舒國公主。公主下嫁之時,父曙未登基,身份為仁宗皇帝孫女及太子長女,故封德安郡主並下嫁許玨。英宗立,玨為駙馬。在賓時賜錦袍者六,金帶者三,金絲寶蓋者二。玨足下有紅痣,記公顯者之證徵。
夫人誥封德安郡主皇姬趙氏,潮陽勝前家祠神主牌仍沿宋例稱大姬,以其為公主及長公主之尊稱也。潮州郡城宗祠神主牌則稱皇姬公主趙氏。合葬隸仁都東廂洗馬橋埔,原有石碑一座立于官道旁文曰:“武功大夫許公妣皇姬郡主趙氏墓道在此。”墓道兩旁翁仲羊馬數對,至碑亭,刻蘇軾《酒子賦》,言蘇東坡當年與王介石及駙馬玨公儋州論南釀事。又有樞密折彥質謝駙馬詩,提示東坡將銅質茶孟惠駙馬,以為清風明月贈故人等軼聞。碑亭之後為拜亭,碑文:

敕封賓州觀察使附馬國璽許公
宋 之墓
皇 姬 郡 主 趙 氏

碑文用附馬稱謂,因玨公封爵及職位遠超一般跗馬都尉之職階,可榮稱駙馬,以示皇封附益之殊榮。為宋代外放為封疆大吏諸皇親中不可多得。子仲禮、仲進。
許弁,宇國兼。聞義長子,元豐六年己未進士,繼駙馬玨公復知賓州觀察使,兵馬都監,朝議大夫。子二:長居仁,次居安。
許斑,字國俊,聞義次子,官至主簿。子一曰居輔。
許珀,字國器,聞一之子。官任縣尉。子二:居誠、居著。
78世許仲禮,字禮,號則敬。駙馬公長子,崇寧四年乙酉科武舉,官武節郎領節度使,為東南第十一名將。子二:長堯民,次舜民。
許仲進,字進,號則光。駙馬公次子,崇寧二年鄉進士。官韶州教諭。子一:名賢,字易得。
許居誠,字則形,珀公長子。樂善好施,鄉人敬重。子二:曰順民,曰一民。
許居仁,字則榮,弁公之長子。登元符三年庚辰科進士,官南康縣知縣,升貴州知府,終朝議郎。子二:長(王齊)民,次統民。
許居安,字則恭,弁公次子。登紹興五年三甲進士,官太常寺奉禮郎。子惠民,字易平。
居輔公,字則佐,弁公季子。官郡博郎。子保民,字易定。
79世許堯民,字易治,乃仲禮公長子,官巡檢使。子焞,字觀光。
許舜民,字易安,仲禮公次子,官授驛使。子炯,字觀民。
許賢,字易得,仲進公之子,授官不仕。子開,字觀玉。
許(王齊)民,字易康,居仁公長子,官刑事簽判。子灼,字觀盛。
許保民,字易定,居輔公之子。官轉運使,升刑部郎中。子三:燁、炳、煌。
許保民,字易定,居輔公之子,官建武將軍,升節度使判官。子煍。
80世許焞,字觀光,堯民公之子,官教諭。子新,字廣親。
許炯,字觀明,舜民之子,官授知縣。子二:騫,宜。
許開,字觀玉,紹興八年鄉進士,官長史。子三:長彌夫,分居揭陽、海陽;次彌隱,分居潮陽、饒平;季彌高,分居潮陽、揭陽、惠來等地。
許灼,字觀盛,(王齊)民之子。子二:宰、採。
許燁華,字觀輝,保民之子。子長寵,字朝爰。
81世許新,字廣親,焞之子。官迪功郎。子三:長義夫,分居海陽鳳城、溢溪;次謙夫,分居揭陽、潮陽、澄海、饒平;季敬夫,分居海陽隆津都、龍湖大巷。
許騫,字廣輝,炯之子,登紹熙二年辛亥進士,官惠州府推官,調南恩簽判,憂家回歸,後官至從事郎。崇祀郡邑名賢。在官有惠政,惠民為之立生祠,有文名。子達夫,分創龍湖烏黎村。
許宜,字廣耀,炯公次子,紹熙三年壬子進士,七月初一日卒,年29歲。子道夫,分居澄海下外甫都許馬堤。
許岐,字彌夫,開公長子,宋寧宗二年丙辰歲貢,官授化州學正。子安穀,分居海陽、饒平。
許彌隱,開公次子,宋寧宗五年己未歲貢,授合浦訓導,創潮陽廓都。
許山,字彌高,開公季子,宋寧宗五年末科鄉進士,授淨州府龍溪縣知縣。子三:長豎基,分居揭陽官溪都洋內、惠來校格州鄉。次肇基,分居郡城北門外神山,揭陽官都太洞。季兆基,分創直浦都溝頭,澄海蓬州溝南村,潮陽勝前鄉等。
許宰,字朝相。
許寵,字朝爰,燁公之子。
許完,燂公之子。
許容,字朝議,煍公長子。子三:語,清,沛。
82世許義夫,字均輔,新公長子,授化州府學正。子安穀,字竹林,分居創溢溪。安穀子玉窖公遷詔安,莆田,後遷田源等地,再遷揭陽榕城。
許謙夫,字希夔,新公次子。授韶州府教諭。子三:光祖、光宗、光族。光祖之子分居揭陽桃山都東嶺,磐溪都渡頭,後遷創潮陽縣大南塘。
許敬夫,字希葵,新公季子,能文好詩。晚年隱居蒙山,植蒙山梅,本庵有碑記。歷代庵中主持僧皆具茶飯蔬菜,於三月十九日赴公忌辰供奉。子榕坡,分居海陽隆津都龍湖大巷。
許達夫,字希德,騫之子。授宣教習。公生前適逢“韓山為事”,遷居創龍湖烏黎山堤上房。子應魁,授海陽知縣,無嗣,以敬夫後裔承繼。
按:“韓山為事”指宋理宗淳祐一年(西元1241年)臨安京都後宮有劉姓總管太監奉旨出京南巡,宣慰潮州皇親英宗駙馬許玨及德安公主即舒國公主後代。時許駙馬子孫有謂開駙馬府中門大禮歡迎中使劉太監者,但此議遭反對。謂“太監為我家家奴,無須大禮迎接。”因此,開側門以待中使劉太監。太監見招待不周,帶恨離去。回京妄奏,謂潮州皇親許氏心懷不軌。理宗皇帝心中也想去除駙馬許玨子孫兩百餘年恩蔭權益,下旨清勦。自韓山山前許族祖居。至潮州郡城許駙馬府,殺掠甚兇。明代譜載,明時駙馬府中尚掛宋末被難先人血袍一領。謂洗馬橋駙馬公墓前官道旁接旨迎駕先人被誘殺事。至此,許氏凌替,子孫四散遷移。
許道夫,字希任,宣之子。進士,授校書郎。子光照,分居澄海外浦都許公渡。
許豎基,彌高長子。登宋理宗辛卯科鄉進士,授化州通判。公生于孝宗丙辰年,即西元1196年,中鄉進士時35歲。分居揭陽官溪都洋內、惠來格州都。
許肇基,彌高次子,分居饒平善善鎮。
許兆基,彌高季子。登宋理宗乙巳科即西元1245年歲貢生,時53歲。因度宗之後世亂,未受官。子四:起烈、廣烈、丕烈、弘烈。
83世許安穀,字竹林,義夫之子。“韓山為事”,公帶同四子奔居意溪。未幾,公逝。元兵侵掠,許氏起兵抗元。元兵恨,剿殺韓山,又剿郡城許駙馬府,毀文書府庫,追殺許氏流亡家人,襲意溪許族。安穀子四人再奔福建莆田,分創於詔安,後遷田源馬坪鄉之官園,靠攏猷公及光亨公族系。再後有玉滘公分遷揭陽玉滘村,即今榕城。
許光祖,字福南,號致政、萬七、一本、醉翁,謙夫長子。生于宋寧宗戊辰(1208年)三月初六日,登理宗端平乙未(1235年)鄉進士,授武城縣正堂,升東昌府知府。因韓山為事,光祖棄官回籍。元胡人主中原,宋泯之後,光祖與弟光宗、光族隱居揭陽西關外,創潮臨渡頭許寨。公有四子:君佐、君宰、君輔、君弼。
許光宗,字文政,謙夫次子。韓山為事,與父謙夫,兄致政、弟政義避居揭陽豹崗錦裡。後遷居仙浦尾,建寨修祠,為一世祖。子珀山、珀潭。
許光族,字致義,號直齋,謙夫季子,與兄致政隱居潮臨渡頭村。後遷居潮陽、惠來等地。公首領藍田都崎嶺、藤吊嶺、華清牛牯嶺等處;以及赤坎河浦嶺、長尾林、白石登嶺;陳公山牛角林、楓林、白頸石、赤秋溪嶺、貝象等處一概糧山。復創糧渡一所,坐落藍磐潭角(潭角渡)。因有功於族,是以冬至配祀焉。糧山糧渡由潮臨鄉管轄。子五:德荃、德蓁、德蕃、魯芹、德芳。
許榕坡,敬夫之子,分居潮安縣隆津都。創龍湖大巷,即今長湖鄉。
許應魁,達夫之子,授海陽知縣。子閣學,分居海陽隆津都。創龍湖烏黎山堤上房等處。
許光熙,道夫之子。分居今澄海縣,創許馬堤、下外莆都許堤即五馬堤。志書有載,許公渡有族譜記載。即今冠山鄉。
許起烈,號輋烈,兆基長子,生於度宗壬申歲。子二:學士,字應祥;義直,字應祐。分創潮陽勝前鄉。
許廣烈,兆基公次子,分居潮陽直浦都溝頭鄉。
許丕烈,兆基公季子。分居饒平縣,創沃頭鄉。
許弘烈,兆基公四子。分創澄海蓬洲溝頭鄉,今屬汕頭市金園區溝南鄉。
84世許文明,字東濟,安穀公長子。卒卒于元帝年間,時在安化坊。子五:惟哲、惟祐、惟可、惟平、惟實。
許仲明,字明濟,安穀公次子,授國子監學錄。姪惟平承其嗣。
許克明,安穀公季子。子惟仁。
許義明,字春潮,號玉滘。安穀公之四子。子二:惟遜,字碧泉;惟玉,字碧山。
許君佐,字象泰,號心月、朝喜。光祖長子,生于生于宋紹定三年(西元1230年)十二月初一日。登宋理宗寶祐四年丙辰科鄉進士,授湖廣武昌縣教諭。子二:愚隱,泮學。創揭東縣磐東鎮潮臨村(今渡頭村)頂下寨。
許君宰,光祖次子,分創揭東縣砲臺鎮東嶺村及漁湖鎮東仁村。
許君輔,號朝鳳。光祖季子,生于,生于三年 (西元1236年)二月念九日,登宋理宗寶祐四年丙辰科進士,授福建漳州南靖縣正堂。有德於民,士刻像立廟勒碑於文廟之左。後欽選為戶部主事,奏準回鄉養親,避居石龍村。起兵抗元失敗後回原居。子二:長逢春,分居興寧縣大隆田,又分居於豐順縣神砂鄉。次子逢文,由雲路豹崗錦裡徙澄海隆都,創樟籍村,分居風眼村、路外村。
許君弼,字朝熙,號廷魁,佛佑,均用,光祖四子。登咸淳三年癸未科進士,授福建常山縣知。子四:匣寶,國章,真美,國信。
許碧潭、許碧山,光宗公之長子及次子,分創揭東縣後圍新老厝。
許碧湖、許碧江、許碧海,光宗公之三、四、五子。分創惠來、海豐、陸豐等縣許氏宗鄉。
許德芳,分創陸豐縣宏嶺村。
許德芹,分創圓山嶺村,甲東奎湖村。
許德蕃,分創藍田都騎嶺村。
許德蓁,分創赤(土敢)河蒲嶺村。
85世許惟哲,文明公長子。居潮安意溪村,後徙福建省莆田縣定居。子二:友慶,友良。
許惟祐,文明公次子。分居意溪村,後徙福建省莆田縣定居。子友才。
許惟可,文明公之三子。子四。許惟實,文明公之五子。子三。
許惟平,字平穩。原文明公四子,過繼仲明公為嗣子。子二:長友潤,次友瑞。分居意溪村,後徙福建莆田。
許惟遜,字玄童,號碧泉。義明長子,分居普寧縣寮園村。
許惟玉,字碧山。義明公次子,居揭陽榕城,分居山東圍及普寧北山大潭。
許愚隱,君佐公長子。居揭陽東山區磐東鎮渡頭頂下寨。分創玉湖東寮鄉,新亨白石鄉軍埔村,榕城下池,象地埔,古湖村,鳳潮村。
許泮學,字學生,君佐公次子。居揭陽東山區磐東鎮渡頭南北厝。分居玉湖浮山鄉,汕頭市金園區溝湖村,登崗溪圍村。
許崗,父君宰。居揭陽砲台東嶺許村,分居漁湖東仁村。
許逢春,字長青,君輔長子。子二:長瑞盛分居豐順縣神砂鄉。次瑞端分居興寧縣大隆田圩。
許逢文,字發,君輔次子。子三:仁齋、理齋、成齋。由揭陽砲臺豹崗錦裡徙澄海樟籍鄉,分居鳳眼村,路外村。
(五)惠來縣許氏分布點
神泉鎮:神泉鄉,桃美村,角林,下家,金中。
惠 城:元春,英內泉仔,西二雙宮,西三城邊,梅北水流巷。
隆江鎮:隆江鄉,山家。
東埔鎮:南湖。
南海鎮:和雙,埔洋。
橋 場:謝塘,榕樹頭,池邊。
溪西鎮:盟山。
岐 石:湖寮,烏石。
前詹鎮:後寮,後堆。
靖海鎮:資深。
仙 庵:頂溪,裡湖,新鄉,望前。
周 田:塗坑。
葵潭鎮:葵潭,頭屯。
東 港:西嶺肚。
(六)饒平縣許氏分布點
山上村,溪墘村, 美上社,半天橋,東邊村,嶺頭村,小東村,田中村,許坑山前村,西林村,東界新城,古篤村,許厝坑,竹林村,高塘,新豐,黃岡,錢東。
(七)南澳縣許氏分布點
深澳鎮,青澳鄉。此兩處許氏宗親來自福建。
後宅鎮,山頂鄉,橋仔頭村。此三處許氏宗親來自澄海蓮下許厝鄉。
(八)豐順縣許氏分布點
神砂鄉,( 留)隍站,東( 留)橫據村等。
(九)惠東縣、揭西縣、海豐縣、陸豐縣、興寧縣、廣州市許氏分布點
宏嶺村,圓山嶺村,甲東奎湖村,藍田都騎嶺村,赤(土敢)河蒲嶺村,大隆田圩,廣州北京路高第街許地……
(十)普寧許氏分布點
北山鄉,郭厝寮,泥溝村,南胡,新南胡,寮園村,池尾,西清村,平時春,雲落。
湛江地區,莆田及詔安地區
海南地區,田源及馬坪地區 諸地許氏由潮汕
南海及番禺地區 } 本土遷移及回遷
翁源及附近韶關地區 情況從略。
上海地區,江西贛州地區
andy
張貼於: 01月04日 13:38
管理員
註冊日: 06月28日
來自:
張貼數: 176
韓山世系名人傳略
一、名賢許申傳
許申,潮郡韓山人,大中祥符初舉賢良,時天子東封,召試第一,賜進士及第。申未第時以文才見知文惠公,時在咸平年間陳堯佐通判潮州事也。知韶州,移吉、柳、建三州。在韶州時,栽官道松榕數萬株,行人感德。又移曲江張九齡廟自水西入城中,州民稱道其賢。景祐元年,申以工部郎中權入三司,為度支判官,掌天下財政。申即改天下鑄錢舊法,省銅耗而得厚利。國庫可望增加,稅賦又可減免,這一實惠益民利國之法,足以體現度支判官許申理財天賦,是其賢慧識政之大端者。至官轉運使、兼製江西、湖南諸路之時,仁宗皇帝用范仲淹、韓琦、富弼以行新法。許申見其粗糙,怕難久遠,遂冒坐貶之禍,忤宰執,言新法之弊。范仲淹當年不納其議,不一年而新法失敗。仁宗新法失敗事因雖然複雜,但許申政識可見一斑。《潮州府志》卷廿八《人物•循吏傳》有錄此事,惜文中將宋仁宗朝事誤為宋神宗朝事,故于許氏譜中指出,後世知之以正志書國史之誤。申舉賢良時為大中祥符二年,終刑部郎中,贈銀青光祿大夫,卒祀鄉賢。至於詩文,有《高陽集》,劉允為之序,省志郡志皆有載。《宋史•藝文志》稱為《許申集》中一卷,今已佚失,未知海外有藏存否?《廣東新通志》稱許申行文淵洽、溫潤、切劘、端正。其賢能亦為世所敬重,位列潮郡前七賢之中,像掛潮州孔廟。
二、駙馬許玨與夫人德安公主傳
許玨字君瑤,一字國璽,潮陽韓山人,即今潮州市韓山山前鄉。玨天資厚質,立若岳峙,神如淵渟,其左足底有硃砂痣。其人好學得益,嫻韜略而精易理,論災祥有驗證。玨初以祖蔭得為宋仁宗皇帝近衛武官,授左班殿值。尚宋太宗皇帝曾孫英宗皇帝趙曙長女,即宋仁宗皇帝孫女德安公主。出為賓州觀察使、廣南西路大總統兵馬都監,繼叔父聞義任知賓州,封武功大夫。駙馬官爵既超越駙馬都尉之職,即公侯封溢(或稱附益,也稱封益)之實,因此附馬許玨也可用駙馬稱謂。北京原有石附馬大街用石附馬之稱謂為街名,就是例證。宋神宗熙寧八年,交趾入寇。越年,朝廷以郭逵為安南招討使,玨為都監,監逵軍南下徵剿。先克邕、廉等州,十二月敗交趾兵于富良江,斬獲甚豐,戳偽太子洪真,聲威大振。安南主李乾德懼,奉表詣軍門降。逵凱旋,玨屯廣南防邊,為朝廷倚俾,賜內府珍品甚豐。時至元祐年間,駙馬長子仲禮以武節郎出為節度使,志書稱為東南第十一將。至此,大宋南方東西兩翼防務,委諸駙馬許玨一家,恩寵甚重。元祐六年,駙馬監兵罷任,(阮志二百八題名及《金石略》等書有詳載。肇慶府、高要縣、七星岩有此字石刻,紀南謂親見之,語載《許氏追遠堂祠譜》中。)以事謫戍儋州。事因今難追覓,或謂當時廣東守將童某剿賊殺民冒功,罪及節度使許仲禮。駙馬為仲禮之父,掌南方軍事權柄,稍受追連,哲宗信而貶謫之。
駙馬既至海南,不久得遇謫臣東坡。蘇軾拜會駙馬,玨與王介石以南方膏釀餉軾。軾嘗與玨論南人釀酒之法,謂“未大熟,取其膏液,謂之酒子,率得十一,熟則反之醅中。”
蘇軾遂作賦以贈駙馬,其中有句曰:“米為母,麴為父。蒸羔豚,出髓乳。憐二子,自節口。餉滑甘,輔衰朽。先生醉,二子舞。歸瀹其糟,飲其友……
上述史事載於瓊志,雲蘇軾贈許玨賦,即《東坡集》之《酒子賦》。而“米為母”等十一句,也見於《東坡後集》卷八,事與文皆極其珍貴。及軾移廉州,時將改元,徽宗將出。軾以茶盂惠許玨,曰:“無以為清風明月之贈,此盂聊見意耳!”
蘇軾贈駙馬許玨之茶盂,後來為樞密折彥質所得。折樞密使有詩謝駙馬許玨,詩曰:“東坡遺物來歸我,兩手摩挲思不窮。舉措吾家阿堵物,愧無青玉案酬公。”
折彥質此詩此事,又為稀珍史聞,《廣東考古輯要》中《謫宦折彥質傳》有載。許玨由孫子許康民隨侍,僑居儋耳,年九十餘,卒。《瓊志•流寓》謂許玨久膺儋,年九十餘。九十余也僑居不返,於大江橋側建“湛然庵”,與樞密折彥質效仿司馬光真率會,為鄉約,五日一集,太守李行中參與此事,約習成俗。後拆彥質歸,有詩留別。事見《瓊州志•流寓繼錄》及《廣東考古輯要•謫宦折彥質傳》。
皇姬德安公主趙氏,宋太宗皇帝曾孫趙曙之長女,出身縣主,血統源自太宗皇帝趙匡義支系。其父趙曙原為皇伯濮安懿王趙允讓13子,故族譜、郡志、省志中言及皇姬德安公主時,間或有混稱為縣主者,並非訛錯,以其為皇伯濮安懿王孫女之故也。仁宗朝時,大臣呂誨、范仲淹等20餘人聯名上書,請皇帝立濮安王13子趙曙為皇嗣子,入宮過繼。皇帝允奏,遂有趙曙入宮並為太子入主東宮之事。縣主趙氏為仁宗皇帝太子之女,遂稱郡主並下嫁潮州許玨。太子趙曙登基,是為英宗皇帝,長女德安郡主趙氏遂為公主,神宗朝時改稱皇姑。至徽宗朝時重封前朝諸皇姬而改封舒國,時德安公主已逝於潮州,駙馬許玨又獲罪謫戍儋州未返,宋史載早薨。
公主初嫁許玨之時,曾問駙馬曰:“潮州祖居如何?”
時在仁宗朝年間,玨祖居地韓山山前之鄉,後山百花待放。玨在京城遙知家鄉盛況,遂答公主,說道:“潮州我家,後有百里花園,前有千里龍潭。”
及至數年之後回歸潮州,倚韓山而面韓江,德安公主說道:
“駙馬好眼力,千里龍潭映百里韓山,壯哉!”
公主說著,又轉過身來,指著韓山滿山鳳凰之花說道:“百里韓山棲鳳凰,千里韓江躍蛟龍。”
上述之事為傳代之說,今《揭陽許氏族譜》仍載此事,非後世子孫所臆造者也。時潮郡城中駙馬府建成,德安公主趙氏遂居郡城府邸,駙馬則在西南任上。長子仲禮為武節郎,領節度使,為東南第十一將,事見《廣東新通志•列傳科》次子仲進,皆授官。
三、尚書許光亨傳
許光亨,光亨字必達,號南溪,猷之孫,恭之子,申之姪,許氏西周許國世系第75世。少負奇氣,耽詩好禮,博古通今。弱冠充太學內舍,登宋徽宗大觀三年進士。調令江陵,勸學興農,以循良著。轉英州簽判,丞相曾文正薦為昭文館修撰。出提點刑獄,斷論公平,時稱無冤。當時朝中漸有擠正結諛之黨,光亨陛辭論此事。上曰:“卿可謂先見,朕當漸去之。”後改任開封治中,為正堂府尹。誅姦豪,賑煢孤,惠政聞于朝。宣和元年,上疏論天變,辭甚抗直,言侵賊臣,遂出判相州。監察御史陳瑾力察御史之論切中時弊,召為太子中允。以恭謹無懈,轉任太府少卿,財帛出納皆廉。上勞之曰:“勞勳之績,已呈於度支;德誼之修,尤稱於僚屬。”稱于僚年,兼太學司成。制定《三舍法》,有曰:“九重睿監,幾為纖塵清溷;四海平衡,每被權奴顛倒。”六賊聞之,深為恚憤。光亨自知六賊之禍,傾隱賢良,勢不可久。遂上骸骨,而三班侍從力薦。宣和二年五月十五日,皇帝降詔,晉光亨為金紫光祿大夫,太子少師,兵部尚書,門下侍郎平章軍國州重事。光亨力辭,詔許之曰:“留賢虛位,朝廷之殊恩;引退就閒,達人之高誼。卿志先定,朕亦不逆……”遂退身奉祠,終年80歲。
按:文中“六賊”指宋徽皇帝親信蔡京、朱(面力)、王黼、李彥及宦官童貫、梁師成6人。
四、明兵部郎中許國佐傳
許國佐,號班王,崇禎四年進士,授富順縣正堂。在官有惠政,均貧富、抑豪強、廢奴製,以忤豪霸惡紳落職,解京下部獄。值南海陳子壯以侍郎之身直諫朝事,獲罪獄中,相見執手,陳子壯為《蜀國弦》詩一首贈之。獄中對簿二年,冤事始白,調貴州首縣遵義令,擢兵部職方司主事,轉員外郎,升郎中,排比內外軍事用將調兵兼督九江餉務。班王知天下事不可為,乞養歸,遂不出。及南都擁立,以原官調,因父疾不果行。明年,隆武立於福京,復以兵部侍郎召,值父有豐喪,未赴。時江西劫賊與福建悍匪合夥引倭寇入閩殺掠,劫奪漁船,為明將陳豹驅趕。倭寇退去而贛閩賊眾入粵,稱曾全幫、馬龍幫,合力燒殺揭陽新亨、車田、錫場、曲溪諸地。有本邑武生劉公顯非禮南澳守將城隍廟進香女眷,犯姦而喪失前程, 而造反,引曾全及馬龍賊幫佔揭陽嶺地方,反明建國稱後漢,紀元“大升”,號稱九軍,燒殺更甚。明隆武二年九月,九軍賊陷揭陽城。屠城殺掠,無分貧富官民;賊在全城舉火,燒焚文書府庫,務欲去其犯姦劣跡。唐、宋元明歷代文牘書志燒燬殆盡,致使今人失盡此前歷代史據,邑人稱痛。時死難者無法統計,城內官紳則有76人,計:在籍都司黃夢選、戶科給事中黃毅中,推官邢之桂,知縣謝嘉賓,舉人楊琪華、黃三槐、楊世俊,歲貢林鼎輔、謝聯元,武舉楊德威,監生王之達、鄭之良,例貢郭之章等,班王之母餘氏夫人被執,也在難中。
賊首劉公顯執班王之母,原有其意。甲辛國變驚耗傳至揭陽之日,班王為首帶領全城官紳吏民百姓孔廟哭崇禎皇帝之靈;有號召一方之力。賊首正思發難,看在眼裡。希望他日舉事能有此公撐力,確保成功。又聞班王主持兵部日常事務,操調兵用將舉薦人選之權,希圖將之網羅入夥,可作依靠。又知班王盡孝,執其母以逼,待其到來。
國佐當日在郡府議事,聞知揭陽事變,不顧大明惠潮巡撫程峋及潮州府學訓導汪起蛟勸阻,騎馬自詣賊寨,願以身代母死。賊並拘之,以綠林之意誘待不從,拷打至體無完膚,終不屈,大叫崇禎皇帝數聲而死。死時年僅42歲,為潮州府名賢之中忠孝雙全而壯烈死難成仁取義之一位,很具特色,位忝後七賢之列,像掛潮州孔廟。事入歷代《揭陽縣志》、廣東省志、潮州府志。許班王明末遺事家喻戶曉,數百年而益香。
著作有:《百州堂集》、《蜀弦集》、《舊庵拙稿》、《班齋數句話》等。《班齋數句話》為科舉製文集。
五、清末及民國以後諸賢傳略
(一)清許希逸傳
許希逸,希逸字菊坡,自號瑯瑯逸士。歲貢,同知銜,福建候補通判。同治十一年入丁日昌幕,為丁所倚重。光緒二年與周易、林鶴孫隨丁日昌考察台灣。光緒十四年參與纂修《揭陽縣續志》。其人有詩才,工書。著有《堆墨齋詩抄》等。子元鳳、字桐史,拔貢,擅書畫,善山水。
(二)許南英傳
許南英,南英字子蘊,號蘊白,號“龍馬書生”等。明嘉靖年間,其先世自廣東揭陽東渡台灣,居赤歆。聚族而居二百餘年,各職其業。其父廷璋,業儒。設塾延平郡五祠邊,曰“窺園”,課人課子。南英19歲受業于謝憲章、吳樵山,學業大進。光緒五年,35歲,設塾“窺園”,曰“聞樨書舍”。日與吳小雲、陳卜五、王泳翔、施士浩、邱逢甲、汪春源、陳望曾、陳日翔等文士交流。十一年,舉乙酉鄉薦。十六年中庚寅恩科會魁,授兵部車駕清吏司主事。惜未以宦途為念,服務鄉梓之心甚強。遂回台灣,究心研探墾土化番之事並深入山社,以開化為念。乙未,割台議成,台民組義勇軍抗日,南英任籌防局統領,屯兵番界諸隘。及唐、劉皆去,台事已無可為,日人又懸像索掠南英,遂內渡。又至新加坡、曼谷等地,二年後囊金罄,就宦途。署徐聞、陽春,陽江知縣,陽江同知,三水知縣。南英廉潔,不善鑽營,時政腐敗,有退謝意。俄而武昌舉義,南英喜,應召而赴漳州,舉為革命政府民事局長。南北共和後,退居龍溪。後赴南洋蘇門答臘棉蘭,為張鴻南編生平事略,卒存遺著,年六十三。
(三)許元雄傳
許元雄,元雄字雄石,浮山人,許氏103世,民主革命先驅。昔年畢業於廣州法政專門學校,參加汕頭香港報業工作,旋赴北京參加國民黨北軍擴大會議,出席國民黨第四次代表大會,九一八事變,參加李濟深等人發起之抗日反帝民主運動。1933年,福建事變,元雄任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僑委會秘書長,後隨李濟深等流亡香港。七七事變後,回汕頭參加抗日總隊工作,受派卒宣慰團赴星洲、馬來西亞等地宣慰僑胞並募捐抗日。後輾轉於韶關、桂林、衡陽等地,為救亡奔波。1940年,元雄受李濟深之邀,到桂林任軍委西南行營辦公廳秘書,後形勢急轉,撤退到西南大後方。1944年任羅卓英為司令之聯合遠征軍司令部軍法處法官,隨軍遠征。抗戰勝利後,至暹羅,利后,文化協會委員,中華總商會秘書,教育協會主席,南洋中學建校主席。與黃聲一起創辦《曼谷日報》社並任社長,領僑團多項工作。曾多次被當地政府逮捕入獄。1948年,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在香港成立,反對國民黨右派壓制民主的獨裁政治,元雄參加成立大會。解放後,元雄回到北京,任華僑事務委員會參事,為民革中央侯補委員。1958年4月離休回老家浮山,離京時何香凝、彭澤民、李鐵民等全國著名民主人士皆有詩畫箋別。歸僻後,不變巴人本色,與鄉民相處甚樂。並與彭澤展、丘及等故舊知己魚書不斷。元雄愛詩,昔年有詩作見諸報端;遠征軍年代有詩集出版。後再出詩文集《湖上風裁》。整理詩稿有《兩輪集》,晚年又著《春周藏稿》詩集,總數有詩三千餘首。終年71歲,有紀念亭於浮山,宣慰其事。
(四)許玉書傳
許玉書,揭陽人,金城腳“迎紫軒”許英豪之子,航日空軍英雄。姐冰,即彭湃夫人許玉磬,玉書自幼有乃父風度。其父許英豪為人慷慨,熱心公益,為邑中正直士紳。母林氏,忠厚仁慈。兄玉海,1927年病逝。1923年,玉書受課於揭陽德育學校。畢業後升縣立榕江中學,喜籃球運動,為校隊中鋒。後轉學廣東省立金山中學,1933年畢業後以優異成績考入中國國民革命軍南京空軍學校,畢業後被送往美國深造。飛行技術高超,綜合素質好。1937年“七七”事變,玉書偕留美空軍人員請戰歸國。時蔣介石將軍行計誘集日軍陸、海、空軍主力於長江口,減輕華北軍事壓力。玉書駕機參加上海保衛戰,南京保衛戰諸役,並擊落日機三架,擢升空軍四大隊21中隊中隊長。1938年冬,中國軍事最高統帥部決定組建空軍敢死隊,空襲日軍後方瀋陽兵庫及軍工廠,阻遏日軍南進速度。許玉書參加轟炸編隊,戰功卓著。 1943年3月中旬,日機15架侵我四川萬縣,玉書率機15架截擊,擊落敵機數架。但敵此時增援50架,玉書指揮激戰,又擊落敵機13架。此時,我軍也損失9架,餘皆受傷,玉書座機中彈後毀於嘉陵江。玉書戰死後,國府公祭,批覆為抗日陣亡烈士,追升三級,葬重慶黃山空軍烈士公墓,時年僅28歲。
(五)許奇高傳
許奇高,又名其高。號長壽山人,《百洲草堂》後人,揭陽榕城人。知名畫家,昔年師事嶺東名師孫裴谷,後從上海美專函授。足跡遍及汕頭、新加坡、台灣諸地,每處皆有畫展。繼而赴日本考察藝術。“七七”事變後,南渡東南亞,曾舉辦抗日救國個人畫展。著有《許奇高畫集》二冊,與徐悲鴻、張大千有交往。 1948年回廣州定居,作品多次入選省級、國家級畫展,並受聘為廣東省文史館館員,廣東省第四屆政協委員。奇高右手有疾,左手作畫。擅長飛禽走獸,運筆古拙,氣勢磅礡。又擅蟲魚花鳥,風格獨特。其畫風,承傳統而益西洋,獨樹一幟。技法傳人有揭陽許典鴻等,揭陽文聯主席陳鴻輝先生甚贊其法,嘗嘆“天賦奇高識大千!”
樹狀顯示 | 新的在前 前一主題 | 下一主題 | 頂部

註冊才能張貼
 
Google 直立連結組
伙伴網站
Google 連結組
key word
Insurance Loans Mortgage Attorney Credit Lawyer Donate Degree Hosting Claim Conference Call Trading Software Recovery Transfer Gas/Electricity Classes Rehab Treatment Cord Blood
XOOPS 2.3,3 @ 2003-2020 雷斯提克LSTIC
Theme by Graphic Wor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