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登入
帳號:

密碼:

記住我



忘記密碼?

現在註冊!
許氏網內搜尋
主選單
新會員
hsc 04月25日
wukuchi 03月16日
tga12 03月01日
koji3988 02月27日
ntsyg 02月26日
Alex 02月06日
hwh00826 01月31日
Natali8292 12月10日
wenzhi 11月12日
xo8520 10月07日
站台資訊
網站管理員

bing

andy
 

charlie
 

neil
 

ad-center
中左連結組
Google 搜尋
Google
 
全球許氏文化網 討論區索引
   許氏名人誌
     許 遜 信 仰 小 考 -天 師 道-西晉-許 真 君 傳
註冊才能張貼

樹狀顯示 | 新的在前 前一主題 | 下一主題 | 底部
張貼者 討論串
匿名
張貼於: 01月05日 11:20
許 遜 信 仰 小 考 -天 師 道-西晉-許 真 君 傳
提 要 : 本 文 對 許 遜 信 仰 崇 拜 作 了 一 些 新 的 有 自 己 見 解 的 考 証 , 考 証 中 發 掘 了 一 些 新 的 史 料 , 對 許 遜 崇 拜 的 研 究 有 所 推 進 。

李 顯 光 , 台 灣 人 。


主 題 詞 : 許 遜 天 師 道 忠 孝

--------------------------------------------------------------------------------

一 、 前 言

從 晉 迄 今 一 千 七 百 年 間 , 許 遜 信 仰 以 豫 章 西山 為 本 山 , 在 特 殊 的 時 代 環 境 下 , 配 合 朝 延 政策 , 三 教 思 想 , 以 及 異 族 統 治 , 逐 漸 形 成 以忠 孝 為 核 心 的 許 遜 信 仰 集 團 , 以 及 異 族 統 治 ,逐 漸 形 成 以 忠 孝 為 核 心 的 許 遜 信 仰 集團 。 期 間 興衰 起 伏 , 曾 出 現 一 些 睿 智 的 道 士 , 支 持 、 肯定 或 合 理 化 其 信 仰 , 乃 從 家 族 性 的 信 仰 , 逐 漸擴 大 為 地 域 性 的 信 仰 。


許 遜 信 仰 主 張 " 上 士 非 必 入 山 , 絕 人 事 , 去 妻 子 , 入 曠 野 , 捨 榮 華 , 而 謂 之 服 煉 。 服 煉 心性 , 心 明 氣 達 , 孝 弟 不 虧 , 與 山 澤 之 韐 童 者異 。 " " 修 忠 孝 淨 明 之 道 , 以 改 造 人 心 , 使 不忠 不 孝 之 人 , 去 妄 存 真 , 則 四 海 歸 太 平 , 君安 民 阜 , 成 天 下 之 功 。 " ( 1 )
過 去 儒 家 非 佛 教 之 出 家 為 不 忠 不 孝 , 許 遜 與 吳 猛 反 映 出 孝 悌 楷 模 的 典 型 , 符 合 了 社 會 道 德 和 皇 朝 的 需 要 , 使 許 遜 信 仰 得 以 發 展 , 在 道 教 講 究 符 籙 、 科 教 的 正 一 派 與 出 家 修 真 的 全 真 派 之 外 , 獨 樹 一 格 。


許 遜 信 仰 歷 經 層 累 衍 化 積 成 , 唐 宋 一 些 未 被 注 意 的 高 道 , 對 於 教 門 後 來 的 發 展 奠 下 基 礎 , 聯 貫 這 些 高 道 相 關 的 點 線 , 可 以 解 讀 許 遜 信 仰 是 如 何 形 成 的 。

二 、 許 遜 與 天 師 道 有 關

許 遜 崇 拜 崛 起 於 亂 世 人 民 涂 炭 之 際 。 東 漢 末 年 黃 巾 之 亂 後 , 各 地 軍 閥 豪 強 勢 力 割 據 混 戰 , 長 期 分 裂 戰 亂 , 經 過 三 國 鼎 立 與 西 晉 短 期 統 一 , 東 晉 十 六 國 的 動 亂 , 以 及 南 北 分 裂 對 峙 , 直 到 隋 的 統 一 全 國 , 歷 經 四 百 年 紛 亂 , 連 接 不 斷 的 大 飢 荒 、 疫 病 和 水 患 流 行 , 百 姓 渴 望 宗 教 能 解 脫 他 們 的 苦 難 。 《 神 仙 傳 》 記 載 許 遜 在 蜀 郡 為 旌 陽 縣 令 時 , " 連 歲 值 飢 , 民 困 於 賦 稅 , 多 所 流 己 。 君 悉 其 力 救 之 … … 自 是 蜀 人 祠 而 祀 之 。 " 道 書 中 吳 猛 、 許 遜 信 仰 自 此 開 啟 。

《 後 漢 書 》 卷 七 十 一 《 皇 甫 嵩 傳 》 : 初 巨 鹿 人 張 角 自 稱 " 大 賢 良 師 " , 奉 事 黃 老 道 , 畜 養 弟 子 , 跪 拜 首 過 , 符 水 咒 以 療 疾 病 , 病 者 頗 愈 , 百 姓 信 向 之 , 因 遣 弟 子 八 人 使 四 方 , 以 善 道 教 化 天 下 , 轉 相 誑 惑 , 十 餘 年 間 , 眾 徒 數 十 萬 , 連 結 郡 國 , 自 青 、 徐 、 幽 、 冀 、 荊 、 揚 、 袞 、 豫 , 八 州 之 人 , 莫 不 畢 應 , 置 三 十 六 方 。 ( 按 , 三 十 六 方 可 能 即 是 三 十 六 靖 廬 之 前 身 ) 袁 宏 在 《 後 漢 紀 》 中 謂 方 字 作 坊 。 王 先 謙 在 《 後 漢 書 集 解 》 中 引 李 善 之 書 說 : " 《 聲 類 》 曰 : 方 , 別 屋 也 。 《 國 語 • 吳 語 》 萬 人 以 為 方 陣 。 証 明 方 為 一 軍 事 組 織 , 如 同 軍 營 , 天 師 道 教 徒 舉 家 遷 往 其 中 參 加 組 織 , 依 掌 教 權 者 令 行 事 。

《 仙 鑒 》 許 真 君 傳 : 許 遜 於 晉 武 帝 太 康 元 年 ( 2 8 0 ) 為 蜀 旌 陽 令 , 民 慕 其 德 惠 , 來 依 附 者 甚 眾 , 遂 至 戶 口 增 衍 , 屬 歲 大 疫 , 死 者 十 七 人 , 真 君 以 所 授 神 方 ( 案 , 此 處 神 方 係 指 丁 義 所 授 ) 拯 治 之 , 符 咒 所 及 , 登 時 而 愈 … … 傳 聞 他 郡 , 病 民 相 繼 而 至 者 , 日 且 千 計 … … 真 君 任 旌 陽 既 久 , 知 晉 室 將 亂 乃 棄 官 東 歸 , 蜀 民 感 其 德 化 無 計 , 借 留 所 在 立 生 祠 , 家 傳 畫 像 敬 事 如 神 明 焉 , 啟 行 之 日 , 贏 糧 而 送 者 蔽 野 , 有 至 千 里 始 還 者 , 有 隨 至 其 宅 願 服 役 而 不 返 者 , 乃 於 宅 東 之 隙 地 , 結 茭 以 居 , 居 將 如 營 壘 , 多 改 氏 族 以 從 真 君 之 姓 , 故 號 許 家 營 焉 。 ( 2 )

日 本 學 者 奧 崎 裕 司 認 為 : " 太 平 道 、 五 斗 米 道 最 重 視 以 治 病 的 方 法 吸 引 群 眾 ; 黃 巾 起 義 的 主 體 , 可 以 說 是 由 佔 壓 倒 多 數 的 病 人 集 團 組 成 。 " 許 家 營 最 初 也 是 患 者 組 成 , 是 天 師 道 的 傳 統 。


" 民 家 曰 靖 , 師 家 曰 治 " 。 " 東 晉 治 靜 互 用 " , 奉 道 之 家 須 設 靖 室 , 用 以 祠 神 。 南 朝 劉 宋 道 士 陸 修 靜 ( 4 0 5 ─ 4 7 7 ) 撰 《 陸 先 生 道 門 科 略 》 : " 天 師 依 托 太 上 置 二 十 四 治 , 三 十 六 靖 廬 " 。 唐 末 杜 光 庭 《 洞 天 福 地 獄 瀆 名 山 記 》 亦 載 三 十 六 靖 廬 ( 3 )
。 其 中 與 許 遜 有 關 者 如 下 :


丹 陵 廬 , 在 洪 州 西 山 鍾 君 宅 。 《 仙 鑒 》 卷 二 十 七 : " 鍾 離 嘉 所 居 地 有 觀 曰 丹 陵 " 。
子 真 廬 , 在 洪 州 西 山 梅 福 壇 。 梅 子 真 於 西 山 梅 嶺 修 道 處 。
騰 空 廬 , 在 洪 州 遊 帷 觀 。 《 仙 鑒 》 : 許 遜 升 舉 後 , 諶 母 所 製 殿 帷 飛 來 故 宅 , 後 置 觀 故 以 遊 帷 為 名 。
尋 玄 廬 , 在 江 西 吳 猛 觀 。
宗 華 廬 , 在 洪 州 華 觀 彭 君 宅 。 《 仙 鑒 》 : 彭 抗 宅 今 豫 章 郡 城 宗 華 觀 是 也 。
黃 堂 廬 , 在 江 西 洪 州 。 《 仙 鑒 》 後 集 : 新 建 、 丰 城 二 縣 之 界 有 黃 堂 觀 , 乃 真 君 訪 丹 陽 黃 堂 所 立 祠 , 每 年 八 月 三 日 謁 諶 母 之 所 。
迎 真 廬 , 在 洪 州 。
招 隱 廬 , 在 江 西 洪 州 。 祈 仙 廬 , 在 洪 州 黃 真 君 宅 。 《 仙 鑒 》 : 黃 仁 覽 , 瑞 州 高 安 縣 祥 符 觀 , 舊 日 祈 仙 觀 是 其 故 居 。
貞 陽 廬 , 在 洪 州 曾 真 君 宅 。 《 仙 鑒 》 : 曾 亨 , 今 丰 城 縣 真 陽 觀 是 其 遺 跡 。
紫 蓋 廬 , 《 仙 鑒 》 : 時 荷 有 遺 跡 在 豫 章 城 , 號 紫 蓋 府 。


從 上 可 知 , 三 十 六 靖 廬 中 有 十 一 處 與 許 遜 有 關 , 杜 光 庭 著 《 墉 城 集 仙 錄 》 所 據 史 料 為 胡 慧 超 《 十 二 真 君 傳 》 , 對 十 二 真 君 知 之 甚 詳 , 故 將 之 編 撰 於 三 十 六 靖 廬 。 從 許 遜 信 仰 以 張 道 陵 為 監 度 師 ( 南 宋 周 真 人 《 靈 寶 淨 明 院 行 遣 式 》 ) , 可 見 與 天 師 道 的 關 係 。 許 遜 信 仰 在 南 朝 已 形 成 教 區 , 並 與 天 師 道 有 密 切 關 係 。 " 這 些 遺 跡 散 布 在 西 山 或 豫 章 , 較 直 接 有 助 於 構 成 信 仰 圈 , 促 成 傳 說 流 傳 的 動 力 , 擴 大 了 許 真 君 信 仰 的 勢 力 範 圍 。 " ( 4 )


許 遜 本 河 南 汝 南 人 , 其 父 祖 輩 從 老 家 遷 居 到 豫 章 ( 今 南 昌 ) , 這 種 遷 徙 活 動 在 晉 室 南 遷 時 是 常 有 的 , 從 而 將 中 原 地 區 的 宗 教 信 仰 帶 到 了 江 東 。 河 南 汝 南 地 方 , 魏 晉 時 是 張 氏 天 師 道 比 較 活 躍 的 地 區 , 《 十 二 真 君 傳 》 說 " 許 遜 , 父 祖 輩 世 慕 至 道 " , 許 遜 之 崇 道 是 有 家 族 背 景 的 。 所 以 " 真 君 飛 升 後 , 里 人 與 其 族 孫 簡 , 就 其 地 立 祠 … … 遊 帷 觀 。 " ( 5 )


" 真 君 舉 家 飛 升 之 後 , 至 唐 元 和 十 四 年 ( 8 1 9 ) , 約 五 百 六 十 二 年 , 遞 代 相 承 。 … … 二 代 侄 男 簡 承 宗 , 繼 世 為 道 士 , 修 持 供 養 , 傳 授 孝 道 。 … … 至 貞 觀 元 年 ( 6 2 7 ) , 國 之 不 崇 , 人 之 疏 索 , 觀 宇 寥 落 , 有 似 寂 寞 焉 。 至 永 淳 三 ( 二 ) 年 ( 6 8 3 ) , 奉 敕 再 興 孝 道 。 承 代 傳 香 : 侄 男 簡 , 簡 男 卿 長 , 長 男 法 強 , 強 男 靈 曜 , 曜 侄 孝 通 , 通 男 叔 嗣 息 , 嗣 息 法 胤 , 胤 侄 法 恭 , 恭 侄 景 陽 , 陽 男 龍 , 龍 男 承 觀 , 觀 男 道 超 , 超 男 元 樞 , 樞 男 玄 基 , 基 男 紹 涍 , 涍 男 文 楚 , 楚 男 王 先 , 侄 法 真 , 真 侄 顥 然 矣 。 " ( 6 )

除 此 之 外 , 再 根 據 《 太 平 廣 記 》 卷 二 百 三 十 《 王 度 》 引 唐 人 陳 翰 《 異 闈 集 》 記 載 : 毋 度 弟 勣 … … 大 業 … … 更 遊 豫 章 , 見 道 士 許 藏 秘 , 云 是 旌 陽 七 代 孫 , 有 咒 登 刀 履 火 之 術 。 可 見 , 在 隋 煬 帝 大 業 年 間 ( 6 0 5 ─ 6 1 7 ) , 豫 章 仍 有 許 遜 子 嗣 。 ( 7 )


三 、 唐 代 許 遜 信 仰 的 龍 象

除 了 上 述 十 一 靖 廬 有 許 遜 弟 子 及 其 後 裔 繼 續 活 動 外 , 《 敕 建 烏 石 觀 碑 記 》 記 載 了 另 有 一 支 徒 裔 , 南 朝 劉 宋 永 初 中 ( 4 2 1 ) 在 烏 石 峰 丹 泉 觀 何 太 守 故 宅 發 展 , 由 萬 太 元 傳 許 上 期 號 中 山 , 中 山 傳 張 開 先 。 張 開 先 為 貞 觀 年 間 人 , 與 萬 振 、 胡 惠 超 、 葉 法 善 、 施 肩 吾 同 為 唐 時 許 遜 徒 裔 。

貞 觀 中 洪 州 久 旱 不 雨 , 蝗 虫 為 害 , 開 先 夢 見 許 祖 指 示 出 救 , " 乃 負 劍 往 省 , 潔 齋 登 壇 , 書 符 咒 水 , 不 三 日 轟 雷 掣 電 , 驟 雨 傾 盆 , 蝗 蝻 盡 殞 , 苗 乃 浡 興 。 屬 官 申 帝 , 召 入 對 , 語 前 事 , 皇 喜 敕 賜 紫 垣 洞 天 仙 侶 , 掌 陰 陽 法 教 都 紀 之 職 , 敕 建 許 祖 旌 陽 寶 殿 。 " ( 8 )

萬 天 師 名 振 字 長 生 , 洪 郡 之 南 昌 人 , 得 長 生 久 視 之 道 , 顯 晦 齊 梁 間 , 人 莫 知 其 年 , 有 符 咒 濟 物 , 治 人 疾 苦 立 效 , 當 時 以 為 旌 陽 欒 巴 之 徒 , 隋 文 帝 聞 其 名 聲 重 之 , 詔 於 洪 崖 山 為 精 舍 , 即 今 棲 真 觀 是 也 。 唐 太 宗 貞 觀 十 五 年 ( 6 4 1 ) 太 守 周 遜 請 於 梅 福 宅 建 太 乙 觀 , 迎 天 師 居 之 , 即 今 天 寧 萬 壽 觀 是 也 。 … … 顯 慶 二 年 ( 6 5 7 ) 高 宗 召 見 光 曜 日 殿 , 問 治 國 養 生 之 道 。 … … 龍 朔 元 年 ( 6 6 1 ) 屍 解 於 京 師 , 葬 於 西 山 天 寶 洞 之 側 , 今 洞 陽 觀 也 。 9 萬 天 師 嘗 慕 胡 洞 真 淨 明 忠 孝 大 法 , 遂 至 遊 帷 觀 師 事 之 。 … … 是 許 旌 陽 之 徒 。 ( 1 0 )

《 新 唐 志 》 著 錄 沖 虛 子 《 胡 慧 超 傳 》 一 卷 , 注 云 : " 失 名 " 。 據 《 仙 鑒 》 知 沖 虛 子 即 羅 子 房 , 唐 玄 宗 開 元 中 ( 7 1 3 ─ 7 4 1 ) 父 子 修 行 於 玉 笥 元 貞 觀 。 玉 笥 位 於 江 西 省 ( 廬 陵 道 ) 峽 江 縣 南 四 十 里 。 按 《 仙 鑒 》 胡 惠 超 傳 : 開 元 中 天 師 復 出 , 為 明 皇 所 重 … … 其 門 人 高 弟 甚 多 … … 。 11 弟 子 為 師 立 傳 , 理 所 當 然 , 沖 虛 子 可 能 亦 為 胡 之 高 弟 。

葉 法 善 , 栝 蒼 人 也 。 自 曾 祖 三 代 為 道 士 , 皆 傳 卜 筮 攝 養 之 術 ; 少 受 符 籙 , 能 壓 劾 神 鬼 , 顯 慶 中 ( 6 5 6 ─ 6 6 0 ) , 高 宗 聞 其 名 , 徵 詣 京 師 , 將 加 爵 位 , 固 辭 之 , 留 內 道 場 , 供 待 特 異 。 … … 法 善 自 高 宗 、 則 天 、 中 宗 歷 五 十 年 , 常 往 來 名 山 。 數 召 入 禁 中 , 盡 禮 問 道 。 睿 宗 即 位 , 稱 其 有 冥 助 之 功 。 先 天 二 年 ( 7 1 3 ) 拜 鴻 臚 卿 , 封 越 國 公 , 仍 依 舊 為 道 士 , … … 法 善 生 於 大 業 之 丙 子 ( 6 1 6 ) , 卒 於 開 元 之 庚 子 ( 7 2 4 ) ( 開 元 無 庚 子 , 疑 為 甲 子 之 誤 ) , 凡 百 七 歲 。 ( 1 2 ) 法 善 嘗 詣 豫 章 萬 法 師 , 求 煉 丹 辟 穀 、 胎 息 之 法 , 但 熊 經 鳥 申 , 吐 故 納 新 , 食 松 茹 木 , 無 榮 於 世 。 ( 1 3 ) 萬 振 極 鍾 愛 法 善 , 法 善 之 得 於 顯 慶 中 入 謁 高 宗 , 則 係 萬 振 所 引 荐 之 。 玄 宗 御 撰 ( 葉 尊 師 碑 銘 並 序 ) 云 : 先 生 ( 法 善 ) 幼 有 奇 質 , 長 標 特 操 , 神 照 體 外 , 骨 秀 形 長 , 故 萬 先 生 目 之 曰 : 子 書 成 仙 格 , 方 自 仙 宮 , 吾 將 及 爾 為 同 僚 也 。 14 " 中 宗 復 位 後 , 善 以 忤 武 三 思 , 因 竄 於 廣 州 , 歲 餘 , 至 西 山 。 " 15

法 善 所 習 法 技 , 考 查 彼 之 師 承 除 神 授 、 冥 感 空 傳 外 , 見 諸 史 料 的 尚 有 " … … 於 青 城 山 趙 元 陽 , 受 遁 甲 、 步 玄 之 術 。 " " 於 嵩 高 韋 善 俊 , 傳 八 史 、 云 蹻 之 道 。 " ( 引 唐 玄 宗 御 撰 《 葉 尊 師 碑 銘 並 序 》 全 唐 文 卷 四 十 一 ) 然 以 其 家 傳 與 受 萬 振 影 響 較 大 。 開 元 中 , 法 善 於 余 杭 大 滌 洞 天 , 講 道 德 、 度 人 經 , 則 " 惟 語 濟 恤 孤 貧 , 感 愧 覆 載 , 忠 君 孝 親 , 重 人 生 命 , 淨 身 心 , 絕 奢 侈 , 即 為 道 之 根 緒 也 。 " ( 1 6 ) 所 授 之 道 , 已 有 淨 明 忠 孝 道 之 精 神 。 《 高 道 傳 》 載 : 法 善 有 弟 子 百 餘 人 , 唯 暨 齊 物 、 尹 愔 入 室 。

法 善 身 歷 高 宗 、 武 氏 、 中 宗 、 睿 宗 、 玄 宗 五 朝 , 始 終 忠 於 李 唐 皇 室 。 自 高 宗 顯 慶 中 , 至 玄 宗 之 登 位 , 宮 廷 權 力 鬥 爭 甚 烈 , 政 局 詭 譎 多 變 。 期 間 乃 有 武 后 秉 權 篡 代 。 中 宗 復 位 , 武 三 思 初 猶 掌 政 , 繼 有 韋 后 與 安 樂 公 主 之 弒 害 帝 君 , 又 有 太 平 公 主 之 圖 攘 大 政 。 法 善 始 終 護 持 李 唐 皇 室 , 退 而 得 以 自 保 其 身 , 伺 機 進 而 謀 定 逆 亂 , 匡 復 社 稷 。 法 善 於 道 教 最 大 貢 獻 , 一 在 畢 生 竭 力 傳 教 授 籙 行 法 展 術 , 不 惟 延 續 天 師 道 胍 不 絕 ; 又 大 振 其 聲 勢 , 令 之 遍 布 流 行 。 二 在 反 佛 與 本 土 及 外 來 巫 教 相 抗 衡 。 三 在 彼 雖 精 於 外 丹 黃 白 術 , 但 極 力 反 對 服 食 延 年 。 ( 1 7 )

葉 法 善 之 生 卒 年 , 兩 唐 書 均 作 : 隋 大 業 丙 子 生 , 開 元 庚 子 卒 。 ( 1 8 ) 《 唐 葉 真 人 傳 》 稱 法 善 卒 於 開 元 八 年 ( 7 2 0 ) , 胡 慧 超 為 高 宗 則 天 時 道 士 。 ( 1 9 ) 兩 者 活 躍 期 相 同 , 政 治 立 場 各 有 所 主 ( 2 0 ) , 而 同 為 許 遜 道 徒 則 一 也 。


法 善 之 後 有 元 和 進 士 棲 真 子 施 肩 吾 隱 於 洪 州 西 山 , 撰 有 《 善 生 辯 疑 論 》 收 入 《 正 統 道 藏 》 , 施 肩 吾 曾 " 遇 旌 陽 授 以 五 種 內 丹 訣 , 及 外 丹 神 方 " , 自 稱 " 西 山 學 道 者 , 連 餘 十 三 人 " , 隱 指 遙 承 十 二 真 君 道 脈 。 與 傳 承 鍾 呂 之 道 的 北 宋 華 陽 子 施 肩 吾 , 別 是 二 人 。 關 於 唐 宋 各 有 一 位 施 肩 吾 , 苗 善 時 編 《 純 陽 帝 君 神 化 妙 通 記 》 卷 五 有 注 " 唐 亦 有 肩 吾 , 棲 真 子 , 如 此 兩 鐵 枴 , 三 馬 自 然 " 。 井 研 賀 龍 驤 在 四 庫 提 要 《 道 家 簡 目 》 中 對 於 《 西 山 群 仙 會 真 記 》 書 中 引 海 蟾 子 語 , 認 為 海 蟾 劉 操 為 遼 時 燕 山 人 , 在 肩 吾 之 後 遠 矣 , 乃 懷 疑 為 金 元 間 道 流 所 依 托 。 關 於 二 施 肩 吾 , 丁 培 仁 教 授 《 道 史 小 考 》 已 考 辯 , 故 在 此 不 復 贅 言 。

法 善 自 其 高 祖 以 來 , 四 世 為 天 師 派 道 士 , 至 其 則 已 五 代 , 子 孫 亦 有 承 襲 黃 冠 舊 業 , 家 學 未 衰 , 後 人 為 道 士 者 , 有 葉 靜 、 仲 容 、 藏 質 等 皆 是 ; 法 善 後 裔 唐 宋 以 後 , 分 布 枝 脈 甚 廣 , 江 西 洪 州 高 道 千 韶 一 枝 , 亦 其 後 也 。 ( 2 1 )

葉 千 韶 於 《 續 仙 傳 》 、 《 仙 鑒 》 、 《 逍 遙 山 萬 壽 宮 志 》 均 有 傳 , 唯 五 代 時 沈 汾 撰 之 《 續 仙 傳 》 中 : 少 師 事 西 山 道 士 許 吳 二 真 君 道 術 。 而 《 仙 鑒 》 為 : 少 師 事 西 山 道 士 學 十 二 真 君 道 術 。 神 人 曾 降 授 天 書 , 千 韶 自 此 " 長 嘯 則 風 生 林 壑 , 噀 水 則 雨 流 原 野 , 足 擦 地 則 雷 鳴 轆 轆 , 手 畫 空 則 電 光 爍 爍 。 " 千 韶 為 唐 懿 宗 時 人 , 所 習 之 法 技 似 為 雷 法 , 所 以 《 修 真 十 書 • 玉 隆 集 》 的 黃 堂 事 跡 ( 第 十 三 黃 堂 化 ) , 白 玉 蟾 注 云 : " 今 淨 明 五 雷 法 , 皆 姆 所 授 也 " 。 ( 2 2 ) 另 據 《 江 西 通 志 》 , 胡 惠 超 能 " 驅 風 雷 " 。

葉 千 韶 之 後 , 到 王 仔 昔 的 出 現 , 近 百 年 洪 州 西 山 未 有 高 道 , 仔 昔 對 於 西 山 許 遜 教 團 的 振 興 是 個 關 鍵 人 物 。

四 、 王 仔 昔 與 謝 守 灝

徽 宗 即 位 後 , 因 昏 庸 無 能 , 政 和 以 後 外 患 頻 至 , 內 憂 不 斷 , 社 會 日 益 動 亂 , 為 了 穩 定 社 會 , 徽 宗 及 蔡 京 集 團 企 圖 利 用 道 教 來 神 化 皇 朝 , 以 達 到 懾 服 外 敵 和 鎮 服 群 眾 的 目 的 。 ( 2 3 ) 徽 宗 先 後 曾 寵 信 劉 混 康 ( 茅 山 ) 、 張 繼 先 ( 龍 虎 山 ) 、 徐 神 翁 ( 混 元 仙 派 ) 、 王 老 志 ( 混 元 仙 派 ) 、 王 仔 昔 ( 西 山 ) 、 林 靈 素 ( 神 霄 派 ) 、 王 文 卿 ( 神 霄 派 ) 等 , 這 些 人 有 各 自 道 派 的 背 景 , 其 中 王 仔 昔 , " 洪 州 人 , 始 學 儒 , 自 言 遇 許 遜 , 得 《 大 洞 隱 書 》 豁 落 七 元 之 法 , 出 遊 嵩 山 , 能 道 人 未 來 事 , 政 和 中 , 徽 宗 召 見 , 賜 號 沖 隱 處 士 。 " ( 2 4 )

先 是 政 和 二 年 ( 1 1 1 2 ) 徽 宗 封 許 遜 神 功 妙 濟 真 君 及 十 弟 子 為 真 人 , 並 遣 內 侍 程 奇 請 道 士 三 十 七 人 於 玉 隆 宮 建 道 場 七 晝 夜 ( 2 5 ) , 政 和 六 年 ( 1 1 1 6 ) 徽 宗 稱 夢 許 遜 真 靈 下 降 , 為 他 除 妖 治 病 , 不 數 日 所 夢 果 驗 , 遂 下 詔 畫 像 , 賜 京 師 上 清 儲 祥 宮 , 又 於 三 清 殿 後 造 許 真 君 行 宮 。 ( 2 6 )

又 考 圖 經 , 見 洪 州 分 寧 縣 梅 山 有 許 旌 陽 磨 劍 之 地 , 即 再 降 詔 , 令 中 大 夫 謝 景 仁 去 分 寧 縣 , 同 令 佐 以 繫 省 官 錢 新 換 旌 陽 觀 , 並 賜 詔 書 一 道 , 送 該 觀 收 掌 , 遇 天 寧 節 即 撥 放 童 行 一 人 。 並 令 採 訪 許 真 君 別 有 遺 跡 去 處 , 如 未 有 觀 , 即 勒 本 屬 取 官 錢 建 造 ; 如 有 宮 觀 屋 宇 損 壞 , 即 如 法 修 換 ; 無 常 往 , 便 撥 近 便 僧 寺 堪 好 莊 田 入 觀 供 辦 。 數 月 後 , 徽 宗 又 稱 夢 許 真 君 神 靈 降 臨 , 托 以 修 整 西 山 遺 跡 。 徽 宗 即 詔 洪 州 改 修 玉 隆 萬 壽 宮 , 並 降 圖 本 , 依 西 京 崇 福 宮 例 , 鼎 新 蓋 造 , 賜 真 君 像 、 銅 爐 、 花 瓶 … … 以 安 道 眾 。 北 宋 末 年 , 透 過 徽 宗 一 系 列 的 倡 導 , 奠 定 下 許 遜 崇 拜 的 基 礎 , 也 創 造 了 何 守 証 " 大 揚 吾 教 " 的 條 件 , 正 如 《 逍 遙 山 萬 壽 宮 志 》 所 指 出 " 歷 代 國 典 , 以 宋 為 最 隆 " 。 徽 宗 企 圖 以 許 遜 作 為 他 的 守 護 神 。 王 仔 昔 雖 然 後 為 林 靈 素 所 忌 , 被 宦 官 馮 浩 所 陷 , 坐 言 語 不 遜 , 下 開 封 獄 殺 之 , 但 徽 宗 的 虔 信 許 遜 , 仔 昔 應 是 推 波 助 瀾 者 。

《 歷 世 真 仙 體 道 通 鑒 》 , 浮 雲 山 道 士 趙 道 一 編 訂 於 至 元 卅 一 年 甲 午 ( 1 2 9 4 ) , 劉 辰 翁 序 稱 其 能 " 會 聚 劉 子 政 、 葛 稚 川 , 至 近 年 諸 書 。 " 蕭 天 石 亦 稱 : " 參 自 漢 以 來 之 神 仙 傳 記 , 旁 搜 群 書 , 考 稽 經 史 , 芟 繁 摭 要 , 去 蕪 存 真 。 " 以 研 究 唐 宋 的 資 料 而 言 , 成 書 雖 晚 卻 不 容 忽 視 。

研 究 淨 明 道 的 學 者 們 曾 從 不 同 角 度 作 過 考 略 , 然 而 《 仙 鑒 》 卷 二 十 一 《 路 大 安 》 的 一 則 傳 記 中 提 到 路 大 安 " 居 華 山 , 以 混 元 籙 傳 之 丁 義 , 以 混 元 經 傳 之 郭 璞 , 混 元 法 傳 之 許 旌 陽 , 以 混 元 針 灸 傳 之 妙 通 朱 仙 。 " 這 段 記 載 , 卻 從 未 有 人 提 出 討 論 。

金 明 昌 二 年 ( 1 1 9 1 ) " 禁 以 太 一 、 混 元 受 籙 , 私 建 庵 室 " 。 ( 2 7 ) 耶 律 楚 材 斥 道 教 非 " 全 真 大 道 , 混 元 、 太 乙 , 三 張 左 道 之 術 , 老 氏 之 邪 也 。 " ( 2 8 ) 筆 者 研 究 李 簡 易 的 混 元 仙 派 圖 , 對 混 元 之 道 頗 為 敏 感 , 曾 誤 入 崎 途 , 故 對 路 大 安 傳 混 元 法 甚 感 興 趣 。

1 9 9 6 年 與 丁 煌 教 授 同 往 雲 南 田 野 調 查 , 偶 得 一 古 籍 《 淨 明 忠 孝 全 書 》 , 為 嘉 慶 二 十 三 年 戊 寅 ( 1 8 1 8 ) 重 梓 , 《 道 藏 》 、 《 藏 外 道 書 》 、 《 道 藏 輯 要 》 均 未 收 錄 , 疑 為 孤 本 , 考 查 內 容 為 淨 明 派 法 師 所 用 , 原 刻 板 刊 行 者 為 長 春 真 人 劉 淵 然 , 書 中 敘 述 《 許 真 君 七 寶 如 意 丹 訣 》 傳 承 始 於 謝 守 灝 。

《 仙 鑒 》 許 真 君 傳 中 載 , 許 遜 在 " 升 天 前 以 ' 大 功 如 意 丹 方 ' 傳 眾 弟 子 之 不 與 上 升 者 , 此 方 即 丁 義 神 方 中 之 一 也 , 其 訣 必 先 擇 日 齋 戒 , 設 位 醮 十 八 種 藥 之 神 , 然 後 書 符 , 逐 味 誦 咒 而 修 合 之 , 其 治 眾 如 意 而 愈 。 " ( 2 9 )

經 筆 者 查 閱 所 獲 之 " 七 寶 如 意 丹 訣 " 上 載 : 擇 天 德 天 醫 吉 日 , 雞 犬 不 聞 處 , 齋 戒 沐 浴 , 潔 淨 丹 室 , 屏 除 人 事 , 供 奉 聖 位 , 上 書 : 許 真 君 、 吳 真 君 、 丁 公 至 人 、 地 主 、 天 醫 、 主 藥 大 將 、 洪 崖 張 真 君 、 洞 真 胡 真 君 、 景 純 郭 真 人 、 玉 真 劉 真 人 、 中 黃 黃 真 人 、 丹 扃 徐 真 人 。 呼 藥 神 主 將 各 咒 , 誦 《 度 人 經 》 … … 。 設 位 醮 十 九 種 藥 之 神 : 川 烏 , 黃 連 , 人 參 , 茯 苓 , 乾 羌 , 桔 梗 , 吳 萸 , 肉 桂 , 厚 朴 , 菖 蒲 , 柴 胡 , 紫 a , 牙 皂 , 當 歸 , 川 椒 , 附 子 , 巴 豆 , 木 香 , 檳 榔 。 經 七 日 七 夜 拜 斗 , 諷 誦 《 玉 皇 本 行 集 經 》 後 誦 咒 , 書 符 , 合 藥 。 ( 3 0 )

該 書 可 能 是 正 統 道 藏 《 淨 明 忠 孝 全 書 》 闕 佚 之 部 份 , 証 明 了 謝 守 灝 在 許 遜 信 仰 傳 承 中 有 一 定 之 地 位 , 這 是 過 去 學 者 未 予 重 視 的 。 因 此 , 筆 者 就 路 大 安 , 妙 通 朱 仙 , 皇 甫 坦 , 謝 守 灝 間 之 關 係 , 作 一 點 探 討 。

宋 壬 子 ( 1 0 1 2 ) 道 士 周 法 通 題 《 東 岳 行 宮 正 法 院 新 創 妙 通 朱 真 人 記 》 上 載 : 先 生 姓 朱 , 晉 人 也 , 周 遊 蜀 鶴 嗚 山 , 隱 顯 不 測 , 自 稱 朱 挑 槌 , 至 石 扃 洞 門 , 影 響 殊 異 , 先 生 多 治 眼 疾 , 一 一 無 不 愈 也 … … 。(31)

《 仙 鑒 》 卷 四 十 三 , 朱 祭 酒 名 桃 椎 , 得 道 於 蜀 中 玉 珍 山 , 有 《 養 生 銘 》 、 《 茅 茨 賦 》 、 《 感 庭 秋 》 等 作 遺 世 。 ( 《 三 國 志 • 張 魯 列 傳 》 : " 其 來 學 道 者 , 初 皆 名 鬼 卒 , 受 本 道 己 信 , 號 祭 酒 " 。 ) 他 隱 顯 變 化 , 浮 沈 人 間 , 有 許 多 傳 說 ( 3 2 )

《 仙 鑒 • 皇 甫 坦 傳 》 : 先 生 諱 坦 字 履 道 , 遯 跡 於 蜀 之 峨 嵋 , 妙 通 朱 真 人 以 其 有 道 氣 度 之 , 宋 高 宗 紹 興 二 十 七 年 ( 1 1 5 7 ) 顯 仁 皇 太 后 得 目 疾 , 先 生 為 皇 太 后 噓 呵 布 氣 , 良 久 翳 開 目 明 。 ( 由 此 可 見 皇 甫 坦 頗 得 師 傳 , 善 治 眼 疾 。 ) 乾 道 九 年 ( 1 1 7 3 ) 賜 御 書 清 虛 之 庵 四 字 為 門 額 。 同 年 九 月二 十 三 日 坐 化 , 有 弟 子 曹 彌 深 、 謝 守 灝 等 。 ( 3 3 )

謝 守 灝 字 懷 英 , 永 嘉 人 , " 作 《 太 上 老 君 混 元 皇 帝 實 錄 》 奏 聞 主 上 , 盛 行 於 時 。 " 守 灝 又 編 《 太 上 混 元 老 略 》 , 題 曰 廬 山 清 虛 庵 道 士 臣 謝 守 灝 編 。 又 《 許 真 君 石 函 記 》 前 有 序 云 : " 西 山 玉 隆 高 士 謝 觀 復 ( 乃 守 灝 之 號 ) , 高 弟 清 虛 羽 衣 朱 明 叔 , 東 嘉 鄭 道 全 等 遞 相 授 受 " ( 3 4 ) 。 乾 道 九 年 賜 甫 坦 御 書 " 清 虛 之 庵 " , 守 灝 為 皇 甫 弟 子 因 而 自 稱 " 清 虛 庵 道 士 , 弟 子 朱 明 叔 出 自 清 虛 庵 自 號 清 虛 羽 衣 。 ( 3 5 )

謝 守 灝 生 卒 時 間 從 高 宗 紹 興 四 年 至 寧 宗 嘉 定 五 年 ( 1 1 3 4 ─ 1 2 1 2 ) , 其 道 門 風 格 與 活 躍 時 期 , 與 西 山 有 關 。 先 是 孝 宗 淳 熙 十 三 年 ( 1 1 8 6 ) 江 西 漕 使 牒 請 知 西 山 玉 隆 萬 壽 宮 ; 光 宗 紹 熙 初 ( 1 1 9 0 ) 受 賜 觀 復 大 師 , 充 行 在 壽 寧 觀 管 轄 高 士 ; 四 年 ( 1 1 9 3 ) 再 任 玉 隆 萬 壽 宮 住 持 ; 其 後 寧 宗 嘉 泰 元 年 ( 1 2 0 0 ) 復 任 焚 修 管 轄 宮 事 , 直 到 晚 年 復 辭 , 往 永 嘉 瑞 安 紫 華 峰 創 九 星 宮 。 ( 3 6 ) 前 後 一 、 二 十 年 中 , 三 次 任 職 玉 隆 萬 壽 宮 , 是 宋 制 祠 祿 之 官 少 有 的 事 。 唯 清 修 《 逍 遙 山 萬 壽 宮 志 》 未 列 入 《 人 物 志 》 及 《 奉 祀 考 》 中 , 顯 然 是 一 闕 漏 。 ( 3 7 ) 守 灝 未 被 後 人 注 意 的 原 因 , 可 能 是 路 大 安 這 一 脈 非 許 遜 信 仰 之 主 流 。

從 以 上 資 料 , 可 以 銜 接 上 筆 者 偶 得 《 淨 明 忠 孝 全 書 》 中 之 謝 守 灝 傳 承 《 許 真 君 七 寶 如 丹 》 , 因 此 這 一 脈 的 傳 承 可 以 作 一 簡 表 :
路 大 安 ─ 朱 桃 椎 ─ 皇 甫 坦 ─ 曹 彌 深 、 謝 守 灝 ─ 朱 明 叔 ─ 鄭 道 全
耶 律 楚 材 所 謂 " 老 氏 之 邪 " , 指 的 是 宋 元 道 教 最 大 的 五 派 : 全 真 , 大 道 教 , 太 一 道 , 正 一 道 ( 三 張 ) , 淨 明 道 。 混 元 之 道 即 是 淨 明 道 , 並 非 指 混 元 仙 派 或 混 元 教 。

五 、 許 真 君 在 台 灣

由 於 福 建 與 江 西 相 鄰 , 透 過 移 民 商 旅 , 許 遜 信 仰 流 傳 到 福 建 , 並 留 下 許 多 相 關 的 信 仰 遺 跡 , 甚 至 被 改 造 為 福 建 版 本 的 真 君 神 話 ; 許 遜 信 仰 在 福 建 不 但 影 響 過 三 一 教 , 還 發 展 出 " 淨 明 閭 山 三 奶 派 " ( 見 謝 金 鑾 《 台 灣 縣 志 》 記 述 ) , 清 何 求 《 閩 都 別 記 》 中 記 載 陳 靖 姑 " 師 從 閭 山 法 主 許 真 君 。 " 劉 技 萬 《 閭 山 教 之 收 魂 法 》 記 述 閭 山 派 作 法 時 , 要 奉 請 法 主 慈 濟 真 君 降 臨 。 羅 源 《 西 洋 宮 碑 記 》 載 " 得 許 旌 陽 之 秘 訣 " 。 臨 水 夫 人 陳 靖 姑 , 在 清 朝 渡 海 傳 到 台 灣 被 廣 泛 奉 祠 。 清 末 扶 鸞 、 宣 講 型 的 鸞 堂 風 行 於 中 國 各 地 , 這 位 江 西 人 的 福 主 , 也 從 泉 州 傳 到 澎 湖 , 清 咸 豐 三 年 ( 1 8 5 3 ) 全 台 灣 鸞 務 開 基 一 心 社 的 前 身 普 勸 社 , 就 奉 許 真 君 祿 位 牌 , 首 創 沙 盤 木 筆 顯 乩 濟 世 , 借 台 灣 降 筆 會 戒 煙 ( 煙 片 ) 運 動 之 開 始 , 許 遜 造 甘 露 水 以 去 癮 , 有 求 必 應 , 一 時 轟 動 全 澎 。 澎 湖 白 沙 許 家 村 真 靈 殿 , 以 許 真 君 與 該 村 同 一 宗 姓 而 奉 祀 。38

許 姓 以 許 遜 為 祖 神 , 來 自 渺 遠 的 血 緣 關 係 , 將 五 百 年 前 是 一 家 的 說 法 , 擴 及 人 神 之 間 。 台 灣 民 間 信 仰 習 俗 中 , 常 見 一 家 一 姓 對 同 姓 神 明 特 別 崇 敬 , 稱 之 為 " 祖 佛 " 或 " 尪 公 " 。 如 郭 姓 宗 族 有 專 祀 廣 澤 尊 王 ( 郭 聖 王 ) , 張 氏 家 族 特 崇 保 儀 尊 王 ( 張 巡 ) , 媽 祖 ( 林 默 娘 ) 為 林 氏 姓 人 的 " 姑 媽 " , 那 麼 澎 湖 白 沙 許 家 村 以 許 遜 為 祖 先 , 也 就 不 足 為 怪 了 。 除 白 沙 真 靈 殿 外 , 桃 園 大 園 仁 壽 宮 亦 以 許 遜 為 主 神 , 該 廟 係 清 道 光 十 八 年 由 漳 州 人 許 姓 移 民 奉 迎 來 此 , 証 明 許 遜 不 僅 為 江 西 人 的 福 主 更 為 許 姓 人 家 所 奉 伺 。

( 責 編 : 曦 和 )
--------------------------------------------------------------------------------


1. 《 太 上 靈 寶 淨 錄 》 修 身 章 第 二 , 建 功 章 第 三 , 《 道 藏 輯 要 》 危 集 四 。
2. 《 歷 世 真 仙 體 道 通 鑒 》 卷 二 十 六 《 許 真 君 傳 》 。
3. 《 道 藏 源 流 考 》 頁 3 3 7 , 陳 國 符 對 三 十 六 靖 廬 之 淵 源 未 考 , 北 京 中 華 書 局 , 1 9 9 2 , 4 版 。
4. 李 豐 懋 《 宋 朝 水 神 許 遜 傳 說 之 研 究 》 輯 於 《 許 遜 與 薩 守 堅 》 頁 1 0 9 。
5. 清 金 桂 馨 、 漆 逢 源 同 撰 《 逍 遙 山 萬 壽 宮 志 》 卷 七 《 宮 殿 》 。
6. 《 正 統 道 藏 》 第 十 一 冊 《 孝 道 吳 許 二 真 君 傳 》 。
7. 張 澤 洪 《 許 遜 與 吳 猛 》 , 《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 1 9 9 0 年 第 一 期 ( 總 3 9 ) 1 9 9 0 年 3 月 出 版 , 頁 7 1 。 王 卡 《 隋 唐 孝 道 宗 源 》 , 《 道 家 文 化 研 究 》 第 九 輯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1 9 9 6 年 6 月 1 版 頁 1 0 3 。
8. 陳 宗 裕 《 敕 建 烏 石 觀 碑 記 》 《 全 唐 文 》 卷 一 六 二 。
9. 仙 鑒 》 卷 三 十 一 。
10. 同 注 1 。
11. 《 仙 鑒 》 卷 二 十 七 。
12. 《 玄 品 錄 》 卷 四 《 葉 法 善 傳 》 。
13. 《 唐 葉 真 人 傳 》 《 正 統 道 藏 》 3 0 冊 , 3 2 8 ─ 3 3 2 頁 。 陳 垣 《 道 家 金 石 略 》 , 北 京 文 物 出 版 社 1 9 8 8 年 6 月 第 1 版 , 頁 1 2 4 。
14. 《 御 製 葉 真 人 碑 》 。
15. 同 注 ( 1 4 ) 。
16. 南 宋 道 士 鄧 牧 編 , 元 初 道 士 孟 宗 寶 集 《 洞 霄 圖 志 》 卷 四 。
17. 丁 煌 《 葉 法 善 在 道 教 史 上 地 位 之 探 討 》 成 大 歷 史 學 報 第 十 四 號 , 1 9 8 8 年 6 月 出 版 , 頁 4 6 、 6 0 。
18. 《 舊 唐 書 》 卷 一 九 一 《 列 傳 一 四 一 , 方 技 》 葉 法 善 傳 。 《 唐 書 》 卷 二 百 四 《 列 傳 一 二 九 , 方 技 》 葉 法 善 傳 。
19. 李 剛 《 唐 代 江 西 道 教 考 略 》 《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 1 9 9 2 年 1 期 頁 5 2 , 胡 慧 超 曾 為 則 天 合 藥 , 且 為 其 投 龍 簡 , 祈 求 長 生 。
20. 《 唐 葉 真 人 傳 》 : 中 宗 復 位 後 , 法 善 以 忤 武 三 思 , 因 竄 於 廣 州 , 歲 餘 至 西 山 洪 崖 先 生 學 道 之 所 , 居 涉 三 年 。 ( 另 據 丁 煌 教 授 語 法 善 曾 訪 晤 胡 洞 真 )
21. 丁 煌 《 葉 法 善 在 道 教 史 位 之 探 討 》 成 大 歷 史 學 院 第 十 四 號 , 1 9 8 8 年 6 月 出 版 , 頁 6 5 。 葉 千 韶 為 法 善 後 裔 , 在 清 陳 夢 雷 《 古 今 圖 書 集 成 》 博 物 匯 編 神 異 典 卷 有 志 。
22. 李 豐 懋 《 鄭 志 謨 鐵 樹 記 研 究 》 中 認 為 許 遜 教 團 的 振 興 期 適 與 五 雷 法 流 行 期 同 , 且 其 地 域 多 與 江 西 有 地 緣 關 係 。
23. 任 繼 愈 《 中 國 道 教 史 》 第 十 二 章 《 宋 朝 與 道 教 》 , 上 海 人 民 出 版 社 , 1 9 9 0 年 6 月 1 版 。
24. 《 宋 史 》 卷 四 百 六 十 二 《 列 傳 》 第 二 百 二 十 一 。
25. 《 修 真 十 書 • 玉 隆 集 》 。
26. 白 玉 蟾 《 續 真 君 傳 》 。
27. 《 金 史 本 紀 》 第 九 《 章 宗 一 》 。
28. 《 長 春 道 教 源 流 》 卷 八 。
29. 《 仙 鑒 》 卷 二 十 六 《 許 真 人 傳 》 。
30. 《 七 寶 如 意 丹 》 後 敘 全 文 附 於 文 後 。
31. 陳 垣 編 篡 《 道 家 金 石 略 》 頁 4 2 4 , 《 東 嶽 行 宮 正 法 院 新 創 妙 通 朱 真 人 記 》 。
32. ( 唐 ) 劉 肅 撰 《 大 唐 新 語 》 卷 之 十 有 《 朱 桃 椎 傳 》 。
33. 《 歷 世 真 仙 體 道 通 鑒 》 續 編 卷 之 二 《 朱 桃 椎 傳 》 。
34. 《 許 真 君 石 函 記 》 道 藏 洞 真 部 眾 術 類 。
35. 《 道 藏 源 流 考 》 頁 2 4 2 , 陳 國 符 失 察 , 誤 以 清 虛 羽 衣 即 廬 山 清 虛 庵 道 士 , 北 京 中 華 書 局 1 9 9 2 年 4 版 。
36. 《 仙 鑒 》 續 編 卷 五 《 謝 守 灝 傳 》 。
37. 李 豐 懋 《 許 遜 與 薩 守 堅 》 《 宋 朝 水 神 許 遜 傳 說 之 研 究 》 , 台 灣 學 生 書 局 , 1 9 9 7 年 3 月 初 版 , 頁 7 0 。
38. 吳 克 文 撰 《 太 醫 院 恩 主 慈 濟 真 君 生 前 事 跡 碑 記 》 , 1 9 6 8 年 桐 月 望 日 立 碑 於 澎 湖 一 心 社 , 碑 文 記 載 : " … … 又 蒙 玉 帝 教 敕 封 為 太 醫 院 慈 濟 真 君 博 施 天 尊 , 今 各 處 善 堂 皆 奉 為 許 恩 主 , 馨 香 不 替 , 罜 其 宜 也 , 溯 自 前 清 咸 豐 三 年 癸 丑 本 澎 初 設 普 勸 社 , 就 奉 許 真 君 祿 位 牌 , 首 創 沙 盤 木 筆 顯 乩 濟 世 , 至 同 治 三 年 甲 子 , 本 社 先 輩 蘇 清 景 先 生 , 從 福 建 省 泉 州 府 , 馬 巷 廳 , 請 來 慈 濟 真 君 全 身 一 尊 , 在 此 鎮 壇 , 光 緒 十 三 年 , 改 號 一 心 社 , 光 緒 十 七 年 辛 卯 , 再 開 樂 善 堂 , 著 書 宣 化 為 全 澎 救 改 鴉 煙 陋 習 , 功 垂 竹 帛 , … … 是 為 記 。 "

39. 許 保 富 撰 《 許 家 真 靈 殿 重 建 落 成 碑 記 》 , 1 9 7 3 年 立 碑 於 澎 湖 縣 湖 西 鄉 許 家 村 真 靈 殿 , 碑 中 載 : " 光 緒 十 六 年 孟 秋 之 月 , 耆 老 許 自 溪 赴 湄 洲 普 濟 真 顯 宮 , 因 該 宮 內 祀 許 府 真 君 , 與 本 村 同 一 宗 姓 , 頗 合 民 眾 之 意 , 爰 取 爐 丹 塑 像 , 許 府 真 君 立 為 主 神 , 而 今 香 火 鼎 盛 , 故 命 名 為 真 靈 殿 … … 。 "
andy
張貼於: 01月05日 11:27
管理員
註冊日: 06月28日
來自:
張貼數: 173
許遜生于晉代字敬之,晉代治水名家和著名的道教師
許遜生于晉代(239-374?)字敬之,晉代治水名家和著名的道教師。祖籍河南汝南。東漢末年,社會動亂,其父許肅避地來南昌。至三國吳赤烏二年(西元239年),許遜出生於南昌縣長定鄉益塘坡。五歲入學讀書,十歲知經書大意,此後立志為學,精通經、史、天文、地理和陰陽五行學說,尤好道家修煉術。26歲跟隨西安吳猛學道,又與文學家兼地理學家郭璞為友,吟詩作賦,訪求名山聖地,最後選定南昌城西的逍遙山(今日南昌西山)下的桐園作為隱居修道之地。他潛心修煉,不求聞達,成為道教“淨明宗孝”派的創始人,後來宋代還封他為神功妙濟真君。他以孝、悌、忠、信教化鄉里,深得鄉人尊敬。曾經兩次被鄉人推舉孝廉,都堅持不受。晉武帝太康元年,終因“朝廷屢加禮命,難以推辭”,前往四川就任旌陽縣令。在任10年,居官清正,去貪鄙,減刑法,重教化,使旌陽人民得以休養生息,生產得到較快的發展。有一年瘟疫流行,許遜用祕方救治除病,求醫者者日以千計。鄰縣人民仰慕他的德政,紛紛遷入旌陽,以致人口大增。當許遜掛冠東歸時。旌陽人民為他立祠塑像,不少人跋涉千里,在許遜的宅居旁定居,改姓為許。

  許遜回歸故里後,看到南昌一帶久受洪水之患,決心為民治水。他治水二十載,為根絕水患,踏遍南昌、進賢、豐城、洵陽、鄱陽、都昌、湖口、余幹、武寧、奉新、長沙等地,為人民安居樂業,免遭洪水浩劫奔波操勞,取得顯著業績。許遜為治水神話般的故事,至今仍然在江西人民,和全國人民中廣為傳頌。

  相傳許遜遜于寧二年(374)逝世,享年136歲。東晉朝廷為表彰他的功德,將旌陽改為德陽。族孫和鄉人為了紀念他,在桐園故宅建立許仙祠(玉隆萬壽宮的前身),將他逝世之日定為升仙日。

  民間有傳說,許遜活到136歲時,在西山得道,“舉家四十餘口,拔宅飛昇”,連家禽、家獸都帶去了,“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典故,原出於此。
andy
張貼於: 01月05日 12:03
管理員
註冊日: 06月28日
來自:
張貼數: 173
許遜鬥蛟滅妖記
許遜,字敬之,河南汝南縣人,是歷史上著名的道士,北宋時封為“神功妙濟真君”,世人稱其許真君。撰有《許真君石函記》、《許真君玉匣記》、《靈劍子引導子午記》等。唐宋間,江南盛傳許遜的神異事蹟。據說許真君道法高妙,豫章各地多有能斬蛟降魔,除怪滅妖,為民除害的神奇故事。

他的祖父許琰,父親許肅都傾慕修道。東晉的尚書郎許邁,當散騎長侍護軍長史的許穆,都是真君的同族。真君剛成年時就拜大洞君吳猛為師,吳猛傳授給他修道的《三清法要》。後來被舉薦為孝廉(孝,謂善事父母者;廉,謂清潔有廉隅者),被任命為四川旌陽(今四川德陽縣)令。由於晉朝宮廷混亂,真君辭去了官職回到河南家鄉。

在歸途中,真君和吳君一同遊江左。正趕上晉室宰相王導的堂兄王敦起兵反叛東晉朝廷。真君就故意寫了一道假符去見王敦,想制止王敦造反,以保存晉朝皇室。但聽不進勸告的王敦竟然要將其斬首。在被押赴刑場之前,正和王敦一塊喝酒的真君突然把酒杯扔到房樑上。酒杯繞著房樑飛來飛去。就在王敦抬頭看酒杯時,許真君已隱身離去。他向南出了晉關,抵達廬江口,招來船工,讓他載他到鐘陵。船工說:“我盡管有船,卻沒有人力來駕它,沒法渡你過江。”真君說:“你只要讓我上船就行,我自己來駕船。”真君上船後對船工說:“你最好到船艙裡去,關上艙門不要出來,如果你感覺船速太快,萬萬不可向外偷看。”於是真君施起道術,船騰空而起,離了水面,在空中飛行。頃刻之間,船已到了廬山金闕洞西北的紫霄山山頂。真君想從金闕洞中穿過,載著船的兩條龍開始往低處飛,這使得船不斷地撞擊著山上的林木,發出的聲音令人震駭。這震耳欲聾的聲音驚動了船艙中的船工,船工不顧許君的囑咐,忍不住向外看了一眼。駕船的兩條龍知道有人偷看,就把船撂在山頂上飛走了。許真君對船工說:“你違背我的叮囑向外偷看,驚動了那兩條龍,他們就把船擱在這萬仞之高的山頂上了。現在我有約要去和幾位真君一起除盪妖害,暫時需要離開這裡,到江湖上去巡遊。你既然失了船,沒法回到人間去,不妨在這紫霄峰上隱居下來遊覽一下廬山。”真君臨走時,把服食靈草的方法和如何遁跡隱身的地仙道術告訴了船工。直到現在,在廬山紫霄峰上還有那條船的痕跡。

後來,許真君在豫章遇見一個翩翩少年,少年自稱慎郎。許真君和他談話後,看出他不屬人類,就在轉眼之間少年告別走了,真君對看門人說:“剛才來的少年,是蛟蜃變的妖精,江西連年鬧洪水,就是它在興妖作怪,如果我這次不除掉它,恐怕它又逃脫了。”那蛤蚌精知道真君已識破了它,就逃到龍沙洲北邊,變成一頭黃牛。真君用他的道眼遙觀,對弟子施大王說:“那個妖怪化作了黃牛,我現在變成一頭黑牛,我在臂上綁一條手巾以便辨認。你如果看見它狂奔,就用劍去截住它。”說罷真君就隱身離去。不一會兒,果然看見黑牛趕著黃牛狂奔而來,施大王用劍砍殺黃牛,砍中了它的左腿,黃牛一頭栽進了城西一口井裡。許真君變的黑牛也緊跟著追進了井裡。那蛤蚌精又從井裡逃了出來,跑到了潭州(今湖南長沙市),這回它變成了人。

那蛤蚌精先變成一個聰明爽雋的美少年,顯得非常富有。他得知潭州刺史賈玉有一個非常端莊美麗的女兒,刺史正想為她選擇一個門庭高貴的女婿。為了靠近刺史賈玉,蛤蚌精就用大量的財寶賄賂賈玉身邊的人,得以獲得賈玉的好感。賈玉果然把女兒嫁給了他。婚後,這對小夫妻就住在衙署的後院。每年一到春夏之間,蛤蚌精就求賈玉讓他到江河去旅遊,回來時總是帶回數以萬計的珍寶財貨,賈玉的親戚、姻親和僮僕都因此而成了大富豪。然而這一次蛤蚌歸來時,兩手空空,說是遇上了強盜,並被強盜所傷。就在舉家惋惜哀嘆之時,門人上報說:“門外有一個姓許的道士求見刺史。”賈公立即接見了許真君。真君對賈公說:“我聽說你有位貴婿,能否讓我見他一見?”賈玉就命那個自稱慎郎的女婿出來與真君相見。慎郎畏懼見到真君,托辭有病躲了起來。這時真君厲聲說:“你這個危害江河的害人精,蛟蜃老妖,還不快現出你的原形來!”於是蛤蚌精立刻現出原形,在堂前扭動,被刺史的衛士當場殺死。許真君又讓蛤蚌精的兩個兒子出來,用水一噴,兩個兒子立刻變成了小蛤蚌。刺史的女兒賈氏也幾乎要變成了蛤蚌。刺史夫婦肯求真君施手相救,真君給了她一道神符,她才沒有被變成蛤蚌。真君又命令賈玉深挖他房下的宅基,挖下去一丈多時,只見地下已被那蛤蚌精掏成了一個無邊的大坑。許真君對賈玉說:“你家的人都快要變成魚鱉了,必須趕快搬離,一刻都不可耽誤。”賈玉在倉皇中攜全家老少撤離舊居。他們前腳剛離開,只見轟鳴一聲,整個官捨落入那蛤蚌精在屋基下早已挖下的大坑,白浪騰湧,現出一個大池塘來。至今那池塘的舊跡還在。

東晉孝武帝太康二年八月一日這天,在洪州西山上,許真君全家四十二口連同住宅一起騰空而起,駕雲成仙而去。只有一個石函、藥臼、一副車輪和真君用過的錦帳從雲中落在他的故居所在的地盤上。當地人在許遜故宅建遊帷觀為祭祀所。
樹狀顯示 | 新的在前 前一主題 | 下一主題 | 頂部

註冊才能張貼
 
Google 直立連結組
伙伴網站
Google 連結組
key word
Insurance Loans Mortgage Attorney Credit Lawyer Donate Degree Hosting Claim Conference Call Trading Software Recovery Transfer Gas/Electricity Classes Rehab Treatment Cord Blood
XOOPS 2.3,3 @ 2003-2020 雷斯提克LSTIC
Theme by Graphic Wor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