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登入
帳號:

密碼:

記住我



忘記密碼?

現在註冊!
許氏網內搜尋
主選單
新會員
hsc 04月25日
wukuchi 03月16日
tga12 03月01日
koji3988 02月27日
ntsyg 02月26日
Alex 02月06日
hwh00826 01月31日
Natali8292 12月10日
wenzhi 11月12日
xo8520 10月07日
站台資訊
網站管理員

bing

andy
 

charlie
 

neil
 

ad-center
中左連結組
Google 搜尋
Google
 
全球許氏文化網 討論區索引
   許氏網路資訊及文章
     墨子是禹師墨如之後孤竹國貴胄生於齊國居於魯陽
註冊才能張貼

全部展開 前一主題 | 下一主題
張貼者 討論串
andy
張貼於: 09月05日 02:53
管理員
註冊日: 06月28日
來自:
張貼數: 173
墨子是禹師墨如之後孤竹國貴胄生於齊國居於魯陽
http://www.chinadaojiao.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68

墨子姓墨名翟。《呂氏春秋》 、 《淮南子》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內都如是稱。《元和姓纂》明確說墨子乃孤竹君之後,本墨胎氏,改為墨氏。而《新唐書·藝文志》也沿用這種說法。 墨氏源遠流長,名人輩出,子墨子只是其中之一,並非得姓始祖。《論語.公冶長》:「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邢昺疏引《春秋少陽篇》:「(商朝末)伯夷姓墨,名允,字公信。伯,長也;夷,謚。叔齊名智,字公達,伯夷之弟,齊亦謚也。」當時的民眾多以邦國封地為組. 織,而孤竹國遺民群體則形成了一個聲勢浩大、有著嚴密組. 織和嚴格紀律的學術、社會團體,即墨如子孫們的「家學」。「墨」既是氏族群,又是學派名,墨家是孤竹國遺民民風習俗集體智慧的結晶,墨子是這個群體的優秀代表和該學派的集大成者。

墨家的創始人是大禹的老師、炎帝的後代、太岳(四岳)首領伯夷的孫子:姜墨如(姜墨胎,如和胎的發音都是怡),墨家與齊國太公望、許國農家的許行同宗共祖,墨家、齊文化、農家都是「大墨家學派」的三大組成部分,相似之處不可勝數;這跟魯國的孔儒、宋國的宋襄公、徐國的徐偃王完全不同!孤竹國由大禹始封於台(遼寧朝陽),商湯再封於盧龍,周朝承認,齊桓公和管仲滅山戎救燕國時歸順齊國,從秦皇島盧龍搬入齊國即墨,即墨即因墨如(墨胎)氏族而得名。「墨」的正確發音是mei,一聲。墨家的創始人是mei yi,墨家的集大成者才是mei di.特別是墨家的守城兵法更是孤竹國的家傳密學,墨子大弟子qín gǔ xi 想學都不敢輕易開口。孤竹人的守城絕學在樂毅田單之戰中發揮了重大作用,即墨成為燕國軍隊攻不破的城池。墨子生在齊國,止楚攻宋之後將學派大本營安在魯陽堯山,所以魯山有非常紮實的墨家根底。在商周更替之際,「大墨家」的姜太公主張「誅無道」,(小)伯夷叔齊主張「非攻」,墨子是那一代孤竹君二兒子的後代。墨家從墨子開始由「家學」擴轉開來成為名滿天下的「顯學」,相當於家族企業上市了。

北宋時期著名的科學家、政治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分析:「許由公子許犍,為夏啟司徒,許犍公子許輝,許輝公子許遠,許遠子許明,夏孔甲無道,去夏入商,即匏巴,善鼓琴而鳥舞魚耀,許明其子許敏,其孫許廣,其曾孫許平,其玄孫許原,許原公許孫,許孫公子墨胎氏,墨胎氏子許興。商武丁時為司徒,伐藍夷有功,列為呂侯附庸國許國。許興公子啟叔,啟叔公子威克,威克公子孤竹君,孤竹君子三:長伯夷、次伯仲、三叔齊。伯夷公子文獻,訣獻公二子:長文叔公、次文敬公。自炎帝以至武王追封太岳之胤,封其裔文叔公於許國,歷經三十九世矣。從此子孫散佈天下綿綿無窮盡矣。」

這份姜姓許氏家譜裡的墨胎氏、許氏並用,同出一源,還有呂氏、申氏都是四岳伯夷之後。古今許多學者均認為太岳(四岳)伯夷就是許由,「伯夷封許,故曰許由」,許由和文叔一脈相承。此外許由活動的主要區域和許國(河南許昌一帶)的疆域也大致相當。許由是堯舜時代的賢人。帝堯在位的時候,他率領許姓部落活動在今天潁水流域的登封、許昌、禹州、汝州、長葛、鄢陵一帶,這一帶後來便成了許國的封地,他從而也成為許氏墨氏等的始祖。這跟鯀及夏禹的封地崇山(嵩山)、禹州離的很近,夏朝首都陽城(二里頭遺址)也在附近,這一帶是夏朝的「中央之國、天子之國」。「非禹之道,不足為墨」,進一步證明了墨家創始人(祖師爺)是「禹師墨如」了。還有另外一份資料顯示許由是四岳姜伯夷的六世孫,姜墨如的四世孫,總之是同一家族的。墨氏是姜姓許氏的分支。


跳「羽舞」的舞者,手持龠(yue)翟(di),預備姿勢為雙手在胸前相交,合成「十」字形。

「翟」作何解?不是長尾山雉,更不是「狄」,而是祭祀樂舞中用雉羽做成的禮器--翟(di)。《漢書·藝文志·諸子略》中說:「墨家者流,蓋出於清廟之守」。「清廟之守」,意思是管理廟中事物,演習郊祀或其他祭祀禮儀。周公旦「制禮作樂」,周公將巫術活動與樂舞分離,將周代以前各代的代表性樂舞整理增刪而成了六代樂舞,用於郊廟祭祀,以《云門》祭天、《大章》祭地、《大韶》祭四方、《大夏》祭山川、《大濩》享先妣、《大武》享先祖,形成了一整套形式豐富內容充實的禮樂制度。在祭祀的六大程序:迎神禮、初獻禮、亞獻禮、終獻禮、撤饌禮、送神禮等過程中,都有樂章與歌詞。只有三獻禮才加入八佾舞。舞又有文、武之分。跳「羽舞」的舞者,手持龠(yue)翟(di),以其不用兵器,象徵文德。「干舞」的舞者手持干戈,以其使用兵器,象徵武功。在佾舞時,佾舞生前方有二人持節,稱為「節生」,或稱為「旌節生」。其作用為發號施令。站在露台東西兩側被稱為「東節」、「西節」。當東節下令「起舞」時,佾舞生配合詩樂的節奏起舞。當西節下令「舞止」時,則恢復肅立姿態。預備姿勢為雙手在胸前相交,合成「十」字形。一個舞蹈造型,代表一個字。歌生唱一個字,樂生奏一個韻,舞生跳一個動作。舞姿剛勁舒展,具有漢雕之美。每一獻藝禮共記有三十二個舞姿,三獻禮共記有九十六個舞姿。其姿勢有:相內、相外、相上、相對、相背。身軀動作為:正面、鞠身、側面、回身直身。手勢有:起手、垂手、出手、拱手、挽手。足部動作有;蹺足、點足、出足、屈足、移足。步子有;進步、退步。體態有:授受、辭讓、謙輯、拜跽、頓首、舞蹈。古代貴族學習了《文舞》、《武舞》,就可以容貌端莊,進退得當,斌彬彬有禮。正如荀子《樂論》所說:「故聽其雅頌之聲,而志意得廣焉;執其干戚,習其俯、仰、屈、伸,而容貌得莊焉;行其綴兆,要其節奏,而行列得正焉,進退得齊焉。」唐代以後還有一種說法是,祭孔樂舞的樂是《韶樂》,舞是《大夏》,我認為不對,《大夏》是紀念大禹帶領人民治水的樂舞,是一種表現勞動的舞蹈,從祭孔樂舞中我們看不到那種領袖帶領勞動人民抬土筐、搬石頭的勞動場景。佾舞生手中拿的龠和翟也非常有講究:舞生左手持龠,右手秉翟,左龠橫擺而右翟豎立,左龠在內而右翟在外。為什麼呢?這是因為龠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吹奏樂器,古龠發源於「吹火管」,至黃帝時期,出現了以天然植物材料製作的「葦龠」(據《禮記》);大禹時期的皋陶氏作「夏龠九成」,龠被首倡為樂舞的標誌性樂器,是邊吹邊舞的(據《呂氏春秋》);殷商時期,「龠」字已經盛行於甲骨文,多用作祭名。至兩週時期,古龠更被隸定為「文舞」的代表性樂器,是華夏禮樂文明的重要標識之一。據《樂書》記載:古之人始作樂器,而葦龠居其先焉。《爾雅.釋樂》:「龠,樂之竹管三孔,以和眾聲也。」作為中國最早的古樂器,它不僅是後起的橫吹之笛,豎吹之簫乃至直吹的一切簧哨類樂管的先祖樂器,還是歷代聲律及度、量、權衡制度之根本。誠如明代大樂律學家朱載堉所言:「龠者,七聲之主宰,八音之領袖,十二律呂之本源,度量權衡之所由出者也。」然自秦漢以來,雅樂淪喪,古龠開始式微。隨著豎、橫吹的笛類樂器的相繼興起,古龠的吹奏之法也漸漸失傳。最遲至明清時期,歷朝宮廷雅樂及孔廟祭祀樂舞中所持之「龠」,都不能演奏了,只是一根徒有「龠」名的棍狀舞具而已。翟,木柄,雕龍頭飾金漆,龍口夾一根或三根野雉尾。取立容之意。同時,龠主陰,翟主陽,故龠在內而翟在外。《宋史.樂四》還說,「龠為聲之中,翟為文之華,左執龠,右秉翟是秉中聲而昌文德。」
全部展開 前一主題 | 下一主題

主旨 張貼者 日期
 » 墨子是禹師墨如之後孤竹國貴胄生於齊國居於魯陽 andy 09月05日 02:53
     許呂墨之關係 andy 09月05日 03:04
       Re: 許呂墨之關係 andy 09月05日 03:19
     即墨歷史本原 andy 09月05日 03:23
       墨氏來源之探究 andy 09月05日 03:43

註冊才能張貼
 
Google 直立連結組
伙伴網站
Google 連結組
key word
Insurance Loans Mortgage Attorney Credit Lawyer Donate Degree Hosting Claim Conference Call Trading Software Recovery Transfer Gas/Electricity Classes Rehab Treatment Cord Blood
XOOPS 2.3,3 @ 2003-2020 雷斯提克LSTIC
Theme by Graphic Worx